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海男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贺素兰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女性意识   自主性   身体  
描述: 中国的女性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成为20世纪末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女性话语在文本中逐步得以呈现。女性意识的崛起,使女性写作空前的活跃。“女性写作”和“女性文本”的特质有三:女性意识或视角、颠覆性或解构性及大胆展露女性独特的经验和体验。在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海男的小说可以说是女性书写中的标志性作品。海男更无视既存的道德秩序和价值体系、她只听从来自女性生命深处那神秘的召唤,作为纯粹的女性符号而存活于秩序之外。海男着迷于其内心纯粹的女性欲望,而这与她的写作、叙述、语言完全同构,就
论丁玲小说中的“莎菲型”女性形象
作者: 张盛春   来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反叛   丁玲   莎菲型   幻灭  
描述: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繁花落尽后的深思:《百年孤独》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袁愈祯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文化   《百年孤独》   女性   繁花  
描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小说讲述了居住在马贡多小镇上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该家族中如枯枝败叶的男人们和繁花似锦的女人们一道在这块土地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孤独
作者: 刘鹏琦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生子   现实   生死   孤独   相逢  
描述: 1992年, 村上春树发表了《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这是进入90年代后村上春树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可以说是他90年代的开端之作。 同1987年发表的《挪威的森林》 一样, 这部小说也是以恋爱为主题的。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 初” 和四位女性的恋爱故事。 通过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 叙述了“ 我” 和岛本、 泉、泉的姐姐、 有纪子四人的情感纠葛, 生动描述了四位女性的形象。“ 我” 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中学时代, 第二阶段是高中时代, 第三阶段是从大学
打破失语、瘫痪与孤独的魔咒——“睡美人”当代改写中的女性主体性构建
作者: 回春萍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瘫痪   孤独   失语   改写  
描述: 作为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睡美人"的孤苦无助和被动等待可以最大限度地唤起男性的英雄主义和骑士精神。童话叙事通过失语、瘫痪、孤独等魔咒,有效地将女性排除到他者和边缘的地位,并以此实现男女二元对立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男女形象分析
作者: 冯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孤独   物化   都市男女   小说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大多表现的是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种种病态和畸形现象。分析了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小说中塑造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性和在都市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孤独的探索者--试论陈染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树红   张伟平   来源: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新女性主义   孤独   先锋性   女性  
描述: 陈染小说的女主人公一个个在孤独中寻索平衡于男性的精神家园,表现出"女性像头发般纷乱"的特质;她们沉迷于探究女性自身的心理奥秘和生理奥秘,真切地想为女性的生存打开另一扇门;她们执着的探索,具有先锋性、超越性和新女性主义的特征.
论《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相似意境
作者: 杨立琼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红楼梦》   环境   《百年孤独》   女性  
描述: 风貌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对照两部小说,从环境描写、人物个性、女性形象等三方面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其中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思想价值均有多处相似。
倾诉与咏叹:王安忆的女性世界
作者: 王蕾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孤独   欲望   王安忆   女性  
描述: 王安忆通过描述女性在欲望、情感等方面追求主导性地位的努力,从而想要获得与男性平等和谐的地位及关系,却最终走向了失败,陷入了孤独。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欲探寻从开始的抗争到最终的认同,作者展现的对女性生存现实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理想与追求。
黑皮肤的女力士参孙——作为灵魂人物与精神象征的孤独的反抗者索菲娅
作者: 王琼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索非娅   力士参孙   孤独   紫色  
描述: 无论是在艾丽丝·沃克的创作中,还是在黑人女性形象的长廊中,《紫色》中的索菲娅都是一个光彩夺目、具有独特魅力的黑人女性形象,堪与《圣经》中的力士参孙相媲美.她那仿佛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无比强健的身体和精神力量,是黑人女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反抗原动力的象征,也是作家本人作为黑人平权运动斗士的形象投射.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