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生死 】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短篇小说中“解构”特征浅析
作者:
刘梦璐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生死
女性形象
描述:
柳德米拉·斯捷凡诺夫娜·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解构特征。本文以《从前有一个想杀死她邻居孩子的女人》、《海神波塞冬》等作品为例,通过文本浅析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短篇小说中对俄罗斯传统女性形象和'生与死'命题的解构。
生死 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描述:
的“先行到死中去”,以及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等东西方的哲思相互交融,诗意地解构了生死 二元对立,将人带进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超越生死 的永恒境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凯特?肖邦
觉醒
描述:
的“先行到死中去”,以及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等东西方的哲思相互交融,诗意解构了生死 二元对立,将人带进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超越生死 的永恒境界——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描述:
的“先行到死中去”,以及老庄、梭罗的自然观等东西方的哲思相互交融,诗意解构了生死 二元对立,将人带进了永恒的一元世界。
生死 二元对立的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描述:
一般认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小说《觉醒》(1899)只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它的意义远非如此。小说除了表现出浓厚的当代女性主义色彩外,越来越多的评论者发现它还是一流佳作,具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觉醒》的新意蕴再次加以挖掘。
《觉醒》中一个非常难得而又发人深省的闪光点表现在它对书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生之觉醒和死之必然这对关系的处理上。首先,随着爱德娜个性意识逐渐增强、并用实际行动逐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时候,她的社会生存空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孤独
作者:
刘鹏琦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生子
现实
生死
孤独
相逢
描述:
1992年, 村上春树发表了《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这是进入90年代后村上春树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可以说是他90年代的开端之作。 同1987年发表的《挪威的森林》 一样, 这部小说也是以恋爱为主题的。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 初” 和四位女性的恋爱故事。 通过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 叙述了“ 我” 和岛本、 泉、泉的姐姐、 有纪子四人的情感纠葛, 生动描述了四位女性的形象。“ 我” 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中学时代, 第二阶段是高中时代, 第三阶段是从大学
不断飞速向前的桑德拉·布洛克
作者:
依旧
来源:
英语沙龙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时速
男子
德国歌剧
女演员
英语
布洛克
明星
沙龙
女性形象
描述:
In the year since Speed came out, Sandra Bullock, 29. has catapulted from little-known actressto Next Big Thing. She is one of the rare actresses liked by both men and women. The fresh-faced Sandra is instantly friendly, bursting with boundless energy, be
胡志明和他中国妻子曾雪明的生死 恋
作者:
佚名
王炜
来源:
出版参考:新阅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邓颖超
中国大革命
广州
胡志明
妇女运动
学校校长
妻子
描述:
邓颖超、蔡畅做媒 曾雪明,1905年10月生于广州,原籍广东梅县松口镇。其父曾开华因数度留居美国檀香山经商,致使全家信奉基督教,甚为虔诚。1924年,曾雪明入广州保生助产学校读书。1925年毕业后。由保生学校校长黄玉英推介,前往广州罗秀云医务所任助产士。这时曾雪明正好20岁。当时广州正处于中国大革命的高潮及中心地,何香凝、邓颖超、蔡畅在广州开办了妇女运动演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