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斯帕克笔下多色调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戴鸿斌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缪里尔·斯帕克
自由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女作家斯帕克在22部小说中描绘了多色调的女主人公。她们对各种主宰权的欲望和谋求反映了斯帕克对自由的渴望和追寻,与英国女性主义运动争取自由的宗旨不谋而合。斯帕克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循序渐进地描写了这些女性从对自由的困惑,到对自由的探究,直至最后获取真正的自由,由此道出她本人对自由的感悟。通过描写她们执着追寻自由的艰辛历程,斯帕克揭示了自由的蕴涵,进而显露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立场。
-
论谭恩美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林晓雯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移民
谭恩美
侨易学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在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不仅占据着故事的中心地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变化。她们从“唐人街的永久居民”到“中美文化的‘跨界者’”,表现出异质文化间相互吸收与创生的活力。同时,这种变化也反映出谭恩美文学创作的“观念侨易”过程,她不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共鸣,在相互理解中创造出美国文学的崭新人物形象,而且以自己的经历树立起“自信的华裔美国公民”形象。谭恩美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进行不懈的探索,表现出他们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这也寄托了作家的社会理想。
-
打破失语、瘫痪与孤独的魔咒——“睡美人”当代改写中的女性主体性构建
-
作者:
回春萍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瘫痪
孤独
失语
改写
-
描述:
作为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睡美人"的孤苦无助和被动等待可以最大限度地唤起男性的英雄主义和骑士精神。童话叙事通过失语、瘫痪、孤独等魔咒,有效地将女性排除到他者和边缘的地位,并以此实现男女二元对立等级系统的构建与强化。简·约伦、罗伯特·库弗、芭芭拉·沃克等当代作家致力于对传统性别定义的质疑和颠覆,在破除传统叙事话语施加的失语、瘫痪与孤独魔咒的同时,积极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及其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性别、国族与政治: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
-
作者:
胡鹏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外籍女性
国族
莎士比亚
性别
-
描述: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历史剧中的外籍女性形象,集中分析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外籍女性,以早期现代英格兰文化为背景,揭示其性别与国族的双重困扰,阐释莎士比亚复杂的女性观。
-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说
-
作者:
皮尔·瓦茨伯格
曹航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时代
作品
人生
女性形象
战争
诺贝尔文学奖
遗世独立
女性人物
笔记本
-
描述:
无论在现代文学史中,还是在当代文学中,多丽丝·莱辛都占有一席之地。她帮助我们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式。至今大概没有别的获奖者曾创作出如此丰富的作品。我们可以徜徉在她的那些琳琅满目、体裁不拘一格的作品之中。这些或鸿篇巨制或短小精悍的作品,都反映了千差万别的社会生活与人类活动,隐含着对类化和强权的不懈反抗。
-
从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小说看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演进
-
作者:
单雪梅
虞建华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作家
主流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者
欧茨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性别差异
-
描述: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的名字40年来不断见诸于报刊评论,称颂与贬损相伴左右,说明评论者对欧茨十分关注。多年来,欧茨游移在以男性为主体的主流文学圈和女性主义文学群体之
-
转述语对非裔美国女性个人型叙述声音权威的建构
-
作者:
方小莉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型叙述
声音的权威
非裔美国女性
直接引语
-
描述:
本文主要探讨黑人女性小说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如何巧用直接引语来建构其声音的权威。不同的转述语形式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此转述语如何转,需视语境而定。在个人型叙述声音建立的初期,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盖尔·琼斯大量采用直接引语可以让女性人物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这种戏剧性的呈现方式又可以冲淡读者对叙述者性别身份的关注,便于黑人女性偷偷参与社会话语,建构黑人女性个人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
卡弗短篇小说中的重复叙事和女性神经质特质
-
作者:
何佳韦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可靠叙事
卡弗
重复叙事
女性神经质
-
描述:
重复现象在卡弗的短篇作品中广泛存在。《亲密》中女性人物话语的语词重复、《为什么,亲爱的?》中女性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句式重复以及《如此多的水,离家如此近》中女性叙述者的“反复叙述”现象,对于读者阐释文本和体验这些短篇小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中对不可靠叙事技法的理解,分析以上短篇叙事中的重复如何引发读者细微复杂的体验,如何引起读者对这些作品中女性人物神经质特质的关注。
-
论亨利·詹姆斯“有闲阶级”贵妇的创作动因
-
作者:
魏新俊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有闲阶级
贵妇形象
创作动因
-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对上流社会女性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勾勒出一幅幅“有闲阶级”的贵妇群像。小说中的贵妇群像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个特殊阶层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状况。本文从家庭的熏陶、社会的流变和感情的积淀三个层面论述詹姆斯文学创作的动因,揭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人生命运起伏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规律。
-
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跃洪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卡萨马西玛公主》
女性意识
《波士顿人》
《悲剧缪斯》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波士顿人》、《卡萨马西玛王妃》和《悲剧缪斯》中的三个女性人物,探究了詹姆斯的女性意识及其创作思想。在这三部作品中,詹姆斯分别塑造了下面三个人物:缺乏女性意识、人云亦云的天才女演讲人维蕊娜·塔兰特,积极支持并要求投身革命运动的卡萨马西玛王妃和美丽坚强、敢于蔑视男权社会的米丽雅姆·露丝,表现了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抗争的过程,表达了詹姆斯对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同情以及对在社会变革中女性所承担社会角色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