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何处是精神的家园——铁凝《大浴女》解读
作者: 李莉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原罪   救赎  
描述: 在物质高度膨胀、精神日益失落的今天,小说《大浴女》围绕着“原罪与救赎”,展开了对精神家园的探讨。文中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喜怒哀乐与人生选择,铁凝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女性文学认识价值初探:以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为例
作者: 陈忠坤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女性作家   20世纪90年代   文学的认识价值  
描述: 、精神以更多地关照,在这一点上,当代女性作家对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持续关注,力图通过文字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起起落落中,她们的小说将女性从对男权的崇拜和依附中解放出来,帮助女性树立起自尊
凝视崇高 救赎当下
作者: 张厚萍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救赎   毕淑敏小说   崇高  
描述: ”和“解构”的时代,凝视崇高,以笔为旗,坚守文学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军神的礼赞、对生命文化的吟咏,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冷静处方,救赎当下,最终实现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美好
女性精神家园的重建
作者: 李凤兰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小说   女性   重建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拆解了男性神话、颠覆了男权文化赋予女性的价值范式之后,女性写作如何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如何重建女性的精神家园?这是女性写作无法回避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解析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构想,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女性寻找一条回家之路。
女性精神家园的重建——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家园构想
作者: 李凤兰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小说   女性   重建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拆解了男性神话、颠覆了男权文化赋予女性的价值范式之后,女性写作如何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如何重建女性的精神家园?这是女性写作无法回避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解析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构想,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女性寻找一条回家之路。
略论冰心诗歌“母爱”题材的审美特征
作者: 宾恩海   来源: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知觉化   梦幻化   女性文化意识  
描述: 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境界。其三是寻找“情景交融”的精神家园 ,由此折射出冰心对民族文化和谐人伦的渴盼 ,导致她的女性文化意识更加典型 ,并为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确立了“爱与美”的经典性题材。
寻找精神家园:论玛丽莲•罗宾逊《持家》中的女性流浪者
作者: 于春元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与家   精神家园   女性流浪者   《圣经》流浪者主题  
描述: 玛丽莲•罗宾逊(1943- )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小说《持家》(1980)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并获得了多个重要文学奖项。在二十世纪众多描写女性话题及当代家庭生活的小说中,《持家》凭借其中男性形象的缺失、丰富多元的女性形象、女童叙事者的独特叙事声音和视角、诗性的语言和意境而跻身于美国当代文学经典之列。《持家》出版后不久,评论家们便展开了对其多种视角和维度的评论。然而迄今为止从未有人从《圣经》主题的角度来揭示小说丰富的宗教内涵和复杂的人性本质。事实上,玛丽莲•罗宾逊有着强烈的基督教信仰和对人性的
融入野地
作者: 冯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大地   融入野地   民间  
描述: 本文试图论析的是张炜小说创作中所呈现的立足大地的民间取向,从三个方面(分三大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力图通过对张炜小说创作做出一个全面的描述以展现作家拥抱大地的民间情怀。此处根据张炜审视民间角度的转换,将其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此前的评论没有明确提出依据其民间视角的转换来分期。张炜早期基于个人的成长阅历、自我感情倾向,而非自觉的民间意识不经意间走进乡土民间世界,以女性形象展示乡土之美,以男性的思考维护着民间道义。以前的论者不曾把《一潭清水》、“秋天”系列与“芦青河时期”的作品划归在同一时段、并置在
论方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美
作者: 周维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方方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方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深邃凝重的感情来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并将女性命运放在了更广阔的历史和更真实的现实背景下思索。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方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她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有农村妇女、现代知识女性以及市井妇女。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命运也是大相径庭。但是作为女性,她们身上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方方写出了她们共同的苦难,让我们在同情怜悯她们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悲剧的美感。不仅如此,方方还对这种悲剧命运的形成进行了探索,试图找出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答案。更难能可贵
殖民阴霾下女性意识觉醒之路:解读芭拉蒂·穆克尔吉的《树新娘》
作者: 吴京京   孙妮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新娘》   精神家园   自我身份   女性主义意识   芭拉蒂·穆克尔吉  
描述: 性意识觉醒之路,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殖民时期以及后殖民时期几位典型女性的形象,反思其殖民背景下重建自我身份的历程,揭示其回归精神家园的强烈愿望。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