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失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华裔文学中“边缘化”与“失语”的东方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许丽芹
缪书勤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失语
华裔文学
边缘化
-
描述:
解读,分析华裔女性处于父权及西方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与“失语”困境的原因,并揭示她们是如何在双重压迫下重建自己的社会身份,表达自己的声音,实现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的。
-
《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孟佳莹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失语
畸人
女性生存
-
描述: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
简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失语”现象
-
作者:
曲妍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失语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在男性角色的叙事下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失语"现象,包括女性形象的被动"失语",男性角色的主动"失语",以及怪物的"失语"。通过"失语"现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痛苦。
-
失语的女性:艾迪·本德伦形象之解读
-
作者:
董瑜琳
赵娜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语
父权制语言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多评论家认为威廉·福克纳是一位男性意识极强的作家,这尤其体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本文从社会性别的研究角度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轴心人物艾迪.本德伦被塑造为失语的、孤独的、否定语言及抗拒母性的女性
-
失语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视角再读《通天塔》
-
作者:
柴玉洁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主义思想
失语
女性主义视角
《通天塔》
-
描述:
影片《通天塔》描述了跨越四个国度,情节叠错的四个故事。通过勾勒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话语形象,反映出人类共同的沟通困境-失语。影片中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对女性的”失语”状态
-
对《小城畸人》的女性阅读
-
作者:
何征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牺牲品
男权文化
女性语言
失语
-
描述:
、沦为“看不见”的牺牲品 ,直至“失语”的根源———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斥及男权独白的霸权 ,并探讨新女性形象及两性关系。
-
“失语”的幽灵:由《生死场》看萧红的女性主义微光
-
作者:
钟颖慧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语
萧红
生死场
女性主义
-
描述:
萧红因其特殊的生命经历而具备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悲凉感,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折射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生死场》中,萧红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热忱关注与同情。但是历史的局限使萧红和她笔下人女性人物都处于"失语"的状态,她们难以通过话语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力,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剧命运内涵和根源。
-
《黄色糊墙纸》中“疯女人”的失语与顿悟
-
作者:
毛春华
来源: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顿悟
失语
赋权
-
描述: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于189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一部力作。通过对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女主人公疯癫历程的描述——从失语到
-
“美”的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
作者:
霍冬克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语
死亡
独白
话语霸权
-
描述:
残酷无情的达尔文主义的言词祭品。张爱玲的《花凋》以女性体验突入男权话语网络,“借语”是她的话语呈现方式,而无言的缄默——失语症,则是女性文学存在的本真状态。对女性境遇的阐发必须由她们自己来提出,发出自己的声响,证明自己的存在,“美”的证词将会在女性话语的辉映下显现历史的残酷与孤独
-
从沉默到反抗: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失语
-
作者:
毛菲菲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失语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
描述:
还埋伏了一条线索——失语,作为小说中三代母女紧密联系的纽带。在文化和文学作品研究中,失语被解读为被迫沉默或剥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