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创伤理论的角度研究《父亲的微笑之光》
作者: 毛婷婷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创伤理论   艾丽丝·沃克   创伤的治疗  
描述: 作为美国族裔文学的一部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美国文学的历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黑人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艾丽丝·沃克,作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揭露了黑人女性在父权制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悲惨生活,赞扬了她们为了男女平等奋力挣扎与命运坚决抗争的精神。《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主要角色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创伤,在揭露创伤的同时,作者也描绘了创伤治愈的可能性,留给人无限的希望。小说中刻画了父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揭露了非裔美国女性对于父权制和种族统治的抵制。本
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间性空间的间性身份研究
作者: 于娟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凯瑟   《我的安东妮娅》   间性空间  
描述: 中的身份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探究,凯瑟为了践行现代主义实验性写作,在叙述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间性空间概念。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概念“之间空间”能帮助阐释凯瑟在美国社区、民族、艺术等空间背景下
美华文化夹缝中的身份寻求
作者: 何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身份   谭恩美  
描述: 人生在世,总要努力构建与众不同的身份。因而,寻求身份便成为当代文学热衷的一个主题。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美国华裔妇女如何探寻她们的性别身份、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自然成为美国华裔女作家关注的对象
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邵毅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身份   文学翻译   构建   女性形象  
描述: 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身份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这些女性形象对本土文化身份又起到了塑造作用。中国内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文学翻译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就清晰地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
试论宋词中女性形象的身份多元化现象:以周邦彦词为中心
作者: 林丹妮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多元化   周邦彦   宋词   女性形象  
描述: 由于宋代歌伎业的繁荣和理学对妇女的禁锢,多数学者认为宋词中的女性多为歌伎,故而擅长写恋情词的周邦彦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多被认为是歌伎。其实不然,这些女性形象多数是身份不明的。拟以史料为基,以史证词,从
女性传统身份的变形与解构: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田丽娟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解构   反父权   身份   女性书写  
描述: 张爱玲以其超前的女性主体意识向我们呈示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女性生活状态、心理感受的全景画面。她通过文本话语对男性价值体系下对女性的规定性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反抗,透过作为"母亲"、作为"妻子"、作为"女儿"的女性人生悲剧来揭示男权神话的虚伪与残酷。她所选择的话语方式是对压制、奴役、扼杀女性的父权文化传统的反抗方式。
资本、受众与“网生代电影”女性人物谱
作者: 韩程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生代电影”   身份   资本   受众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指出“网生代电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受众参与创作,为受众所创作,体现了受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态度、欲望和审美;其次,本文解读“网生代电影”塑造的“妥协于资本”“为资本奋斗”“为资本而漂泊”“拥有资本”“罔顾资本”的五类女性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并区分了男性凝视中的女性和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指出前者映射了男性对资本逻辑的认同,承担了失意男性对创伤的宣泄,后者的“奋斗”则被爱情叙事所弱化,唯有罔顾资本的女性形象以对“性”话题的直白亮明了一种“独立”姿态。最后,受众在凝视中形成了重复指认及再度内化,从而局限
从《唐璜》看约翰·克莱尔对拜伦的改写
作者: 陈浩然   来源: 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去中心   《唐璜》   改写   克莱尔  
描述: 浪漫主义时期诗人约翰·克莱尔的诗歌“唐璜:一首诗歌”呈现出对拜伦原著的诸多改写。被边缘化的克莱尔一直挣扎在诗歌创作的偏见、同行施加的焦虑以及资助商的干涉之中,无法融入贵族主导的主流社会,成为被排斥的他者。通过模仿拜伦代表作《唐璜》,克莱尔弱化了拜伦的中心地位的目的、再建构了自己的创造空间,从而实现了讽刺暴力的圈地运动、虚伪的女性形象以及庸俗的商品写作的目的。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王静   曹永俐   赵羽   来源: 文学教育(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他者   失语   自我  
描述: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以女性形象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华裔女性在面临白人统治的美国社会的多重压迫、身份被边缘化时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本文
论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作者: 苏虹蕾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形象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意识的觉醒,使黑人女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表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将从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黑人女性主义的追寻三方面,来探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 1 2 3 4 5 6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