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111 条
-
菲茨杰拉德笔下“新女性”的多重身份
-
作者:
王广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身份
“新女性”
消费
自由天使
-
描述:
"自己变身为消费者,通过消费实践和追捧这一时尚;同时,由于对身体的关注、男性的"凝视"、婚姻等因素,"新女性"在消费之时又获得了另外一个身份——商品。所有追求自由的努力终因消费而徒劳无功。
-
《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女性主义身份解析
-
作者:
琼达
来源:
学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他们眼望上苍》
婚姻
权利
女性主义
-
描述:
《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三次婚姻经历的分析,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小说中婚姻与地位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在这本小说中的体现,特别是佐拉·尼尔·赫斯顿这位黑人女作家是如何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的描写传达自己对建立女性身份的理解。
-
浅谈《陌上桑》中秦罗敷的身份
-
作者:
张海明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理想化
美化
浪漫主义
秦罗敷
-
描述:
罗敷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特别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对于罗敷的身份问题,历来争论不休。事实上,结合罗敷故事的演变、作品的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来综合分析,罗敷既不是贵族妇女,也不是一般的平民女子,而是寄托了广大民众愿望的被高度美化的理想化的下层劳动妇女。
-
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
-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
描述:
本文通过研究华顿的三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夏》和《纯真年代》,从女性人格的角度对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华顿小说中的女性尽管受到来自各种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压迫,但是她们在不断地突破社会习俗的束缚,最终得以自由她实现自我。华顿笔下的女主人公是不断发展的,这其中也寄托了华顿对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理想新女性的探求。
-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问的女性:简论简爱
-
作者:
薛瑞东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融合
身份
主体意识
简爱
性别
-
描述:
简爱是一位通俗与高雅兼容的女性形象。自《简爱》问世以来,简爱的魅力就一直不衰,秘密就在于她追求独立与自强,在于她执着的维护个人的身份与尊严,在于她不懈地争取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谋求两性之间的真正融合。[著者文摘]
-
中西方女性文学身份建构的比较研究
-
作者:
苏忱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身份建构
身份
布拉德斯特里
话语策略
-
描述:
文化研究理论认为,身份有着结构的特征,它被认为是建构的而非给定的。本文从作者、文本、和社会语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女词人李清照与美国女诗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在男性统治的文学世界里建构各自的文学身份的过程,剖析她们使用的话语策略,从而揭示中西方女性在文学身份建构中拥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和体验。
-
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特点探析
-
作者:
郑小燕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形象
主题
叙事
生活写作
-
描述:
生活写作是一种突破传统文体界限的关于个人经历的写作方式或文体。二战后,社会的进步给予了澳女性作家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她们渴望更自由、更真实地言说自我,生活写作逐渐成为澳女性文学的一大主流。研究二战后澳女性作家生活写作对研究澳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紫色》——一曲追寻之歌
-
作者:
郭哲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姓名
身份
《紫色》
家
追寻
-
描述:
《紫色》是爱丽丝·沃克也是女性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成功的描述了男权社会下,以西莉亚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受到的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以及这些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她们从备受压迫、失去个体身份到获得幸福
-
20世纪英国女作家的女性身份书写
-
作者:
叶美丽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身份
父权社会
二元对立
视角
-
描述:
的目光定格在女性的生活圈,诉求她们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的认同。在20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寻找她们这一诉求的心灵轨迹,可以了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女性主体地位的认同历程。
-
《致橡树》中的女性身份诉求
-
作者:
胡春苗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橡树
身份
舒婷
自我
女性
-
描述:
舒婷的《致橡树》是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山诗作。爱情是这首诗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女性对自我身份的现代性诉求。诗人对三类不平等传统爱情模式的否定隐喻了其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模式的批判和摈弃。在谋求
<
1
2
3
...
5
6
7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