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谭恩美】搜索到相关结果 87 条
-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中的强势母亲与家庭教育
-
作者:
向阳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璧莲
汤亭亭
强势母亲
谭恩美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
-
描述:
从汤亭亭到谭恩美和任璧莲的华裔美国女性文学都有明显的母女主题,即华人移民一代母亲和她们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这些母亲们在女儿面前都显得强势、专制因而引起冲突。造成强势母亲的原因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视,也有作家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女性“龙女”和“瓷娃娃”刻板形象的需要。母亲们的严格要求促进了女儿们在美国社会的成功,客观上应验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亚裔群体冠以的“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但也造成女儿们在性格上的缺陷,这应启示中国读者反思家庭教育。
-
刻板印象的反叛:评谭恩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郭冬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与重塑
刻板印象
谭恩美
中西文化交流
后殖民视角
-
描述:
该文从后殖民及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了美国白人文学中存在亚洲刻板印象的实质及其危害性,并在对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作品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谭恩美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对刻板印象的颠覆.论文首先在第一章中回顾了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谭恩美在
-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华人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燕思如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人男性形象
男权中心
谭恩美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华人男性形象一直是美国白人作家及美国华裔作家研究的重点。美国白人社会因种族优越感而歧视中国人,通过想象、利用文学作品和电影等方式捏造出形形色色的华人男性形象,故意将中国刻板形象化,使得这些负面、消极的华人形象在美国社会广为流传,加深了美国社会对中国和华人的负面印象。因此,傅满楚、陈查理等一系列华人形象应时而生。随着种族时代的过去和族裔时代的来临,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渐渐崭露头角,从刘裔昌、赵建秀、徐忠雄再到汤亭亭、任碧莲、谭恩美等在文学作品的自我再现中,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主体是华裔男
-
从父亲角色缺失的角度看虹影和谭恩美笔下的母女冲突
-
作者:
李凌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亲缺失
身份危机
谭恩美
虹影
母女冲突
-
描述:
虹影作为备受关注的当代女作家,以叛逆不羁的写作风格塑造了一系列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而其中又以对于母女关系的刻画最为出彩。谭恩美也是活跃在同一时期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在她的创作中,母女纠葛一直是作为主线推动着剧情发展而存在。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作家同时选择了通过母女关系的斗争和消融为纽带挑战传统的父权社会。且更加不谋而合的是,在书写母女冲突的过程中,两位作家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父亲”这个角色的描写。对于生命中的波折与困境,女儿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忍耐”,而这种忍耐实则是另一种“抗争”。两位作者都有源自骨髓
-
叙事反映身份—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女性叙事研究
-
作者:
张甜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
谭恩美
叙述视角
叙述话语
叙述声音
-
描述:
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于1989年出版后,获得很多好评,谭恩美也成为了亚裔美国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2001)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而谭恩美也宣布这部小说是她的自传性最强的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谭恩美的母亲去世之后,小说中具有很多与谭恩美的真实生活经历相似之处。因此这本小说也备受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接骨师之女》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纯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这部作品中的母女关系、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等方面。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深入小说文本,分析该
-
边缘他者的无声抗争—解读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其隐喻内涵
-
作者:
林静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女性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隐喻内涵
谭恩美
-
描述:
在美国华裔女作家中,谭恩美(Amy Tan)毋庸置疑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1989年《喜福会》的出版,使谭恩美一夜之间成为美国文坛明星。这部小说曾跃居美国畅销书榜首达9个月之久。在第一部小说成功之后,谭恩美又相继出版了《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之女》(2001)和《拯救溺水鱼》(2005)。在谭恩美的小说中,她十分注重描写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女儿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的冲突。此外,母亲形象和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地位占据着谭恩美小说的情感中心。作为中国和美国社会
-
女性命运的文化解读
-
作者:
孙婷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谭恩美
母亲
非理性
书写
-
描述:
近年来,谭恩美研究在国内呈上升趋势。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以自己的家族为创作来源,在作品中书写了以母亲为代表的华裔女性生存的艰辛和在文化夹缝中艰难适应的过程。目前,谭恩美有关中国背景的小说共有四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以及《接骨师之女》。作品中,“母亲”是作者极力刻画的女性形象。中国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诸如谭恩美这样的华裔女儿对女性文化命运的关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在谭恩美的作品中,女性以两种方式践行着她们作为母亲人生使命,即自然身份与社会身份相一致的母亲和两者相互分离的母亲。
-
冲突与和解:《百种神秘感觉》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
作者:
何康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百种神秘感觉
斯皮瓦克
后殖民主义
谭恩美
冲突与和解
-
描述: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中,谭恩美无疑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作家。谭恩美作品中东西文化冲突与交融、母女关系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发展等吸引着海内外读者。《百种神秘感觉》是谭恩美第三部作品,该小说表现的是姐妹关系从冲突到理解包容认可的过程。迄今为止,国内评论界对这部作品深入研究并不多,尤其是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基于此,本文通过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百种神秘感觉》以揭示第三世界女性的“属下”身份,以及打破沉默、寻求话语的过程。“属下”是指生活在主流文化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属下,是他者的她者。本文藉用斯皮瓦
-
《接骨师之女》的女性创伤研究
-
作者:
李金玲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治愈
女性创伤
创伤理论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
描述:
作为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被公认为出色的中国故事叙述者,在华裔美国文学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她的文学创作赢得了世界各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谭恩美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充满创伤感的杰作,创伤记忆和伤痛叙述的交织描绘奠定了作品的创伤基调和主题。谭恩美结合自身的创伤经历,深刻地描写了华裔美国女性在异国他乡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和伤痕累累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创伤背后由畸形的文化社会机制造成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强调了华裔美国女性重塑文化身份,摆脱创伤困境的重要意
-
A Study Of Symbolism On The Characters In The Joy Luck Club
-
作者:
赵文姬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人物
喜福会
谭恩美
象征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华裔作家即在美国文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后经过至今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美国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关注的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和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此书一经问世即引起振动,获得了美国普通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由于《喜福会》的巨大成功,谭恩美也因此成为当今美国华裔文学界乃至美国上流文化圈颇受欢迎的宠儿。 本书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国内外文学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而近些年来,对《喜福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研究策略,以及中国元素。小说还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