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复调结构”的魅力——谭恩美小说中的华裔女性大合唱
作者: 彭逢春   罗婷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结构复调   谭恩美  
描述: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里充满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故事。来自几代华裔女性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有着复调特征的文本。正是这种复调结构,让不同背景下的华裔女性在美国白人社会里用大合唱的方式发出了强大的声音。
全文: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里充满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故事。来自几代华裔女性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有着复调特征的文本。正是这种复调结构,让不同背景下的华裔女性在美国白人社会里用大合唱的方式发出了强大的声音。
独白的文本,对话的世界——谭恩美小说中的对话现象分析
作者: 彭逢春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对话理论   独白叙事   谭恩美  
描述: 谭恩美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这种身份属性极为强烈地显示了文化上的边缘地位。为了更好地在美国主流社会获得华裔女性的话语权,构建华裔女性的主体性,谭恩美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具有对话性特点的独白叙事手法。独白叙事的手法本身,反映了两代华裔女性之间显性对话的缺失,但是,充斥对话性的独白叙事,视不同文化为相互独立的对话主体,更凸显不同文化间实现交融的多元途径,不仅实现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与美国白人主流话语的对话。
全文:谭恩美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这种身份属性极为强烈地显示了文化上的边缘地位。为了更好地在美国主流社会获得华裔女性的话语权,构建华裔女性的主体性,谭恩美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具有对话性特点的独白叙事手法。独白叙事的手法本身,反映了两代华裔女性之间显性对话的缺失,但是,充斥对话性的独白叙事,视不同文化为相互独立的对话主体,更凸显不同文化间实现交融的多元途径,不仅实现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与美国白人主流话语的对话。
融合之旅:论《喜福会》中的和谐伦理观
作者: 唐丽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伦理观   文学伦理学批评   谭恩美   《喜福会》  
描述: 谭恩美(Amy Tan)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喜福会》(1989)是她的处女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作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以真情实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许多论者已经从文化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但从伦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文学伦理学批评由聂珍钊教授于 2004 年提出后,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这种批评方法注重对文本的细读,强调从作品的细微之处去发现作者的伦理倾向,从而为人们的现实行为方式提供启示。谭恩美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她既受到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又接受了中式家庭儒家思想的熏陶。被夹在家庭与社会,母亲与美国白人之间,她陷入代际冲突与异质伦理冲突的纠结中,这种焦虑与尴尬的处境使她对和谐有一种强烈的期盼。谭氏的和谐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小说中四对母女由冲突到融合的趋势体现了她对代际沟通和异质伦理沟通的渴望;同时,四个女儿摆脱婚姻家庭危机,最终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体现了她对异质伦理沟通和种族融合的期待。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们的共同呼声,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无疑是期盼世界和平的有力佐证。 文章继导论部分介绍其理论背景和课题价值后,在第一章陈述小说中的两种人际冲突:母女冲突与美籍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族群冲突。第二章分析冲突的原因。首先分析中国与美国两种伦理体系本身的差异与冲突,然后分析现代社会代际冲突明显加剧的原因,再结合文本对小说中的人际冲突作具体的伦理剖析。小说中的母女冲突既反映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代际冲突,也体现了中美异质伦理思想的冲突;华裔与美国白人之间的族群冲突则反映了因伦理思想差异仍未完全消除的种族隔阂。第三章重点论述冲突的消解和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首先论述了代际冲突和异质伦理冲突融合的可能性,再结合文本分析冲突是如何得到消除的,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小说的自传性叙述特点来揭示谭恩美的和谐伦理观。结论指出,谭恩美是一位感情细腻的女性作家,通过超越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母女关系的写照,她表现了独立的、独特的伦理观,并且以此隐喻了更为深刻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处理与如何才能处理好这样的关系。她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世界人们的和平心声,并用自己的亲历身受为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向和平发展的融合之路。
华裔美国文学叙述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的出现及成长
作者: 闫丽莎   来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慧明   汤亭亭   华裔美国文学   谭恩美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莫过于汤亭亭、谭恩美和伍慧明,而其作品也以其塑造的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引人入胜。本文试图以这三位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其成长历程。同时,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研究挖掘作者在受到来自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边缘身份的压力下力图打破沉默、冲破自我、寻找多元文化融合的心声。
《灶神之妻》中的东方女性形象——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
作者: 孙嘉雯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面具   神话原型批评   谭恩美   《灶神之妻》   东方女性  
描述: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成名之作,描写女主人翁温妮在中国的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磨难和艰辛,以及离开故土来到美国后因文化差异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探讨东方女性身上所共有的善良、勤劳、忍让、宽容、坚强的美丽品质,为东方女性树立良好的形象。
论谭恩美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的嬗变
作者: 林晓雯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移民   谭恩美   侨易学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在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不仅占据着故事的中心地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变化。她们从“唐人街的永久居民”到“中美文化的‘跨界者’”,表现出异质文化间相互吸收与创生的活力。同时,这种变化也反映出谭恩美文学创作的“观念侨易”过程,她不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共鸣,在相互理解中创造出美国文学的崭新人物形象,而且以自己的经历树立起“自信的华裔美国公民”形象。谭恩美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进行不懈的探索,表现出他们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这也寄托了作家的社会理想。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作者: 童安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福会   谭恩美   华裔   丑化   男性  
描述: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喜福会》中,谭恩美浓墨重彩塑造了正面的中国女性形象,轻描淡写勾画出的中国男性呈现的是被丑化了的形象。本文将《喜福会》中的中国男性形象分为三类:长相丑陋、邪恶无耻和无能平庸,并探析了华人男性被丑化的原因:一是和谭恩美的家庭经历有关;二是缘于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
作者: 李升炜   来源: 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男权文化   谭恩美   女性主义   《喜福会》  
描述: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喜福会》中的龚琳达、许安梅、顾映映和吴素云等几位旧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揭示出这些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禁锢和压迫的旧中国女性是如何摆脱男权文化的压迫,从沉默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追寻主体性的过程。
流散与融聚:谭恩美与严歌苓文化认同之比较
作者: 龙锦辉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谭恩美   文化认同   融聚   严歌苓   流散  
描述: 谭恩美和严歌苓是九十年代海外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华裔在异域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她们在文化认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叙事话语和刻画的华裔女性形象上.为了融聚在美国主流文化之中,谭恩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严歌苓作为流散文学的代表,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思海外华人在异域生活的文化认同.
谭恩美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根"情结
作者: 文晶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福会   华裔美国文学   谭恩美   灶神之妻   百种神秘感  
描述: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谭恩美更关注女性以及华裔美国人与故国的紧密联系.她的三部作品《喜福会》、《灶神之妻》、《百种神秘感》都凸显了关心女性命运、生存状况、探索女性出路等方面的主题.作品都聚焦于女性人物,男性人物只是作为陪衬出现.作品探讨了上下两代人之间、母女由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作品也描写了第一代、第二代华裔美国移民对中国那种微妙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
< 1 2 3 4 5 6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