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性别化的属下阶层——解读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
作者: 李雯倩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女性主义   属下   女性  
描述: 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不仅拓宽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 并且丰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对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许晓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批评   “属下/贱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
后殖民理论驱使下的“身体书写”:谈“70年代后”中国另类女性作家之创作
作者: 张筱红   姚冬青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法国女性主义   身体书写  
描述: 身体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写作理论的核心,强调女性身体语言在文学里的独特作用。受其影响,中国70年代后女性作家卫慧、棉棉等人的创作正视女性身体生存权,用无理性物欲和情欲主宰文本叙事,质疑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界定。使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既带有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特色,又具有后殖民文化倾向。
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
作者: 于文秀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第三世界女性   双重话语霸权   后殖民女权主义  
描述: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最突出特色是理论与方法上的异质性特征和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的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
作者: 许晓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批评   “属下/贱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
斯皮瓦克与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作者: 刘艳红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解构主义   女性视角   后殖民主义  
描述: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家之一,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最突出的特征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主义女权批评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的无形压制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
漫谈演进中的“囧”途
作者: 徐雯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解构主义   女性视角   后殖民主义  
描述: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家之一,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最突出的特征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主义女权批评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的无形压制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
方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斯皮瓦克式解读
作者: 黎琪珍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现代性   现代性   方方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主要针对方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印象式批评,旨在以斯皮瓦克式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家深层次的创作动因和创作心理,并探讨现代性、后现代性等西方文艺思潮对作家的深刻影响。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作者: 王英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描述: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以特有的视角来审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以小说这种形式来关注和记录黑人女性的命运。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由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强调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的呼声和诉求。《所罗门之歌
冲突与和解:《百种神秘感觉》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作者: 何康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百种神秘感觉   斯皮瓦克   后殖民主义   谭恩美   冲突与和解  
描述: 从冲突到理解包容认可的过程。迄今为止,国内评论界对这部作品深入研究并不多,尤其是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基于此,本文通过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百种神秘感觉》以揭示第三世界女性的“属下”身份,以及打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