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李安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苑娜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李安   社会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为中国夺得了许多世界级别大奖。李安作为其中的姣姣者,两次获得奥斯卡奖,全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作品无论商业票房还是艺术口碑都取得了世界级的赞誉,成为唯一一位问鼎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近年来对李安电影的研究日益增多,而电影中女性人物作为李安电影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她们的形象塑造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比较少,尤其是从女性意识入手来探讨的更不多见。当下“女性研究”(women studies)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同
《维荣之妻》中“妻子”的人物形象:小说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作者: 吴舒茗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维荣之妻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本文通过对比太宰治的小说《维荣之妻》与电影《维荣之妻——樱桃与蒲公英》,考察了女主人公——“妻子”的人物形象。在序论部分,介绍太宰治小说作品电影化的情况,归纳关于小说《维荣之妻》的先行研究,并阐述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形象、以及对女性的惯性认识等。本文依次从“妻子、母亲、女儿”这三个角度分析小说《维荣之妻》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由“妻子,母亲,恋人”这三个方向赏析电影《维荣之妻——樱桃与蒲公英》中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维荣之妻》小说与电影中“妻子”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故事情节来看,
《觉醒》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作者: 王翰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过程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因其刻画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形象,自问世到最后的经典化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虽然许多评论家拿这两部作品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然而,尚未有硕士论文专门比较过这两部作品。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莎菲,随着女性意识的步步觉醒,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集中比较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在对待她们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觉醒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此重新审
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
作者: 孟祥云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一生创作丰厚,既承袭了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又参悟出独特的哲学观以及独道的叙事手法。他的特殊性引起了世人的争议与分歧。他对女性特殊的笔触、独道的描述,皆源于他特殊的经历和敏锐的内心感应。他为读者开辟了一个人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新天地。很多人激烈抨击劳伦斯的大男子主义意识,但是他终生都在为女性谱写心灵之歌。本论文旨在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启示,为评论界公正评价这位文学天才提供一份证词。本论文首先追溯了西方哲学传统和当时流行的社会
卡罗尔·希尔兹小说叙述策略研究
作者: 卢红芳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卡罗尔·希尔兹   性别意识   叙述策略  
描述: 本论文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小说的叙事技巧。女性主义叙事学能够灵活地运用经典叙事学的范畴和规约,重新审视性别问题,并在女性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有效地将文本的形式分析和主题分析结合起来,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作品的艺术性和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框架,本文在对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的主要范畴和方法进行梳理的同时,对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进行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克服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只重视分析文本的形式结构,忽视性别因素以及作品的生产和接受的社会历史语境等因素的局
安东尼·特罗洛普《首相》中对于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前瞻性观点
作者: 韩瑞可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本分   女性角色和地位   《首相》   安东尼·特罗洛普  
描述: 安东尼·特罗洛普(1815-1882)是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一生勤于创作,共出版40多部小说,其中以议会系列小说最为成功。该系列小说中,作者以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向读者展示了十九世纪英国现实生活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社会重要问题的深刻见解。通过对小说《首相》(1876)进行文本分析,本文试图揭示特罗洛普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观点。经分析发现,与其同时期的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和萨克雷相比,特罗洛普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观点更加具有前瞻性。在《首相》这部小说中,他的女性角色不论在家庭生活中追求
大众媒介与女性身体意象
作者: 唐丽燕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媒介   时尚杂志   体形认知   女性身体意象  
描述: 在当代社会,女性减肥瘦身现象已经成为中西方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现象在女大学生中尤为普遍,并常常引发如饮食障碍、抑郁、社会焦虑、自尊下降等生理和心理疾病。心理学上将这些归因于身体意象障碍。身体意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别是大小、形状和美感的一种多向度的自我态度,包括认知、感受和行为意向三个部分。身体意象是身体自我的基础构成,而身体自我又是自我概念的重要基础。多年研究显示,较之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经历负面的身体意象,而青春期及其前后是身体意象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女大学生正处于这一过渡阶段,因此对女大学生由于
范妮·普莱斯的精神肖像:《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自我塑造与自我实现
作者: 雷韵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教育   女性欲望   精神性   自我  
描述: 英国十九世纪初期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曼斯菲尔德庄园》(以下简称《曼》)因其对女性现实处境的生动描画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独具前瞻性的探究而值得当代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分析《曼》中体现的女性自我塑造与自我实现等主题,提出该小说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作为一位具有丰富性灵的女性形象凝结了奥斯丁关于女性价值与女性影响力的独特见解,并由此指出该小说对当代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启示意义。《曼》作为奥斯丁艺术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一改其早期小说中轻快活泼的笔调,以严肃的道德视野与深刻的社会洞见,描画了女
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以《第二性》为例
作者: 衷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处境   他者   绝对他者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是法国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是现代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第二性》奠定了波伏娃在女性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波伏娃同时还是一名多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她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灌注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之集中体现的《第二性》,还是她的一些关注女性命运的小说都是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深入解读《第二性》,分析和概述该书的女性主义思想的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解读《伸子》
作者: 李明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社会性别   伸子   恋爱结婚  
描述: 宫本百合子的小说《伸子》描述了一个名叫伸子的年轻女性,为了寻求人性的生活从恋爱到自主结婚,却因与丈夫的人生观和家庭观的不一致,最终导致离婚的过程。本论文意在从性支配及社会性别的角度来解读伸子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当时传统家庭束缚下伸子所表现出的新女性的形象。第一章,首先对社会性别的概念,社会性别论,与社会性别有关的关键词以及社会性别与女权主义批评的关系等作了大体的介绍,以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对于《伸子》的先前研究也作了总结。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伸子超越时代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