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迷茫到觉醒——论《大进军》中女性人物珀尔的身份重建
作者: 罗晓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E.L.多克托罗   《大进军》  
描述: 多克托罗(E.L.Doctorow,1931-2015)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擅于从历史中提取文学素材,创作出如《但以礼书》等许多优秀的作品。2005年出版的《大进军》同样将虚构与真实相结合,再现美国内战时期丰富的社会历史。在整部作品中,黑白混血儿珀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相关理论,分析特殊战争条件下珀尔的身份重建和成长过程,反思文化身份边缘人群的生存困境。
边缘他者的无声抗争—解读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其隐喻内涵
作者: 林静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女性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隐喻内涵   谭恩美  
描述: 在美国华裔女作家中,谭恩美(Amy Tan)毋庸置疑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1989年《喜福会》的出版,使谭恩美一夜之间成为美国文坛明星。这部小说曾跃居美国畅销书榜首达9个月之久。在第一部小说成功之后,谭恩美又相继出版了《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之女》(2001)和《拯救溺水鱼》(2005)。在谭恩美的小说中,她十分注重描写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女儿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的冲突。此外,母亲形象和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地位占据着谭恩美小说的情感中心。作为中国和美国社会
沉默—反抗—融合——后殖民主义视野下汤亭亭作品的研究
作者: 席芳媛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沉默   后殖民主义理论   汤亭亭   融合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选取后殖民理论中的“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与“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及第三空间理论”的批评方法,以汤亭亭的三部小说《中国佬》、《女勇士》、《孙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汤亭亭的小说的解读和剖析,探寻汤亭亭的小说创作主线以及对华裔美国人身份问题的思考。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生平及作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界关于汤亭亭小说的研究现状,阐明笔者撰写本文的研究意图和研究意义。
《扶桑》的人物表征与东方主义文化对应
作者: 李晓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对应   《扶桑》   东方主义   叙述者   后殖民主义理论   “被看”   文本   人物表   严歌苓   文化帝国主义  
描述: 严歌苓在海外华人作家中颇负盛名,2002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的《扶桑》①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从1996年国内出版以来,不断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以往研究文章中,对作品的阐释注重作者的视界或原创的视界,通常着眼在三个层面:其一,从表层把《扶桑》定位为单纯的移民文学或女性文学,“《扶桑》不仅直面新移民人生,而且有对早年浪迹到美洲大陆华人女人传奇性经历的内心困惑探索,颇富隐寓性。”②其二,从中性层面解读为“跨边界经验的文本”,“在性别、国别、文化的边界之间寻找涵容更多更深的经验感受的叙述领域,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