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中的强势母亲与家庭教育
作者: 向阳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璧莲   汤亭亭   强势母亲   谭恩美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  
描述: 从汤亭亭到谭恩美和任璧莲的华裔美国女性文学都有明显的母女主题,即华人移民一代母亲和她们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这些母亲们在女儿面前都显得强势、专制因而引起冲突。造成强势母亲的原因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视,也有作家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女性“龙女”和“瓷娃娃”刻板形象的需要。母亲们的严格要求促进了女儿们在美国社会的成功,客观上应验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亚裔群体冠以的“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但也造成女儿们在性格上的缺陷,这应启示中国读者反思家庭教育。
永远有多远 英文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北京:外文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这是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丛书第一辑“中短篇小说”中的一卷本,特点在于女性作家写女性题材作品。从20篇备选篇目中选出11篇作品。作品中的人物随着故事的展开,犹如一面镜子,折谢出她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变化。11篇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具有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细腻,婉……
但丁作品中的两位女子
作者: 柳向阳   来源: 中国三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现在   但丁   新生   女子   文艺复兴时期   爱情   文学艺术   早期作品   女性形象   中世纪  
描述: 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是介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对欧美文学艺术有广泛的影响。但丁作品中出现了狄多、海伦、克利奥帕特拉等诸多女性的名字,其中重要的两位女子,贝雅特丽齐和弗兰齐斯嘉,构成了但丁笔下两种爱情的化身。贝雅特丽齐贝雅特丽齐是因但丁作品而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她是但丁早期作品《新生》的主角,后来又出现在《神
从作者性别批评视角看简·爱和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差异
作者: 顾向阳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质差异   简·爱   性别视角   吕蓓卡   忽略或误读  
描述: 简·爱与《名利场》中的女主角吕蓓卡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两个具有同样独立反叛意识但被作者赋予不同命运结局的女人。从作者的性别视角去解读这两个传统女性形象的本质差异,能看出男女作者对女性反抗压迫行为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判断,并能更好地发掘出被别的批评视角忽略或误读的文本内涵。
新时期三十年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   作家   农耕文明   新时期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八九十年代   上海文学   女性形象   农民形象   乡村图景  
描述: 2008年4月11日,由上海作协、《上海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环杯《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奖赛颁奖仪式暨反思与展望: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研讨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来自北京、南京及上海的学者、评论家、作家共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刊登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内容。
夏娃备案:1999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东荪   生活   八十年代   文本阅读   女性形象   男人   宗白华   女性主义   小说   二十世纪  
描述: ……以一九九九年的文本阅读为切面,好奇于经历了廿世纪一系列壮阔事件构成的生活日常的一百年,在世纪的最末,女性的内心波澜。身处其间,呼吸与共,那个答案,我想知道。
“图腾”与“禁忌”——张承志男权文化的神话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男权文化   禁忌   形式实验   张承志   图腾   妇女观   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   无可避讳  
描述: 就思想观念而非形式实验而言,我以为,中国当今文坛作家最先锋者当推张承志。他对存在意义探求的深刻,人生哲学思索的渺远,对生活信仰宗教般的虔诚、认真以及毫无怨悔的执着理想及由此带来的英雄气魄曾令包括我在内的一代青年折报。但即便是在这一系列堪称“前卫”的作品里,我们依然看得见那团因时代、历史、民族或个人等因素凝成的阴影,这层浅淡的不为人注目甚至向来被熟视无睹、略而不计的阴影也足可化作凝重的墨迹,在未来的时日里掩盖掉这位作家堪称前卫的思想光亮。这就是二十世纪一开始就无可避讳的妇女观问题,也是张承志试了几次都未能最
安娜的血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杂性格   心灵性   男性作家   角色化   繁漪   面具   安娜   脸谱   图腾   女性人物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百年来的女性形象,检索起来,存在两种被动,一种被动在男性笔下,图腾与禁忌之识,人物的被动性在脸谱——角色化;图腾式的“母亲”形象与祸水式的“妖姬”形象所表征的女性不仅划开了善恶的经纬——哪怕简单到图解地步,也将单人物置于某一理念的符号化境地,所以无论善、恶,人物的“被塑”性到了可以理念标本抹煞血肉性格的地步,虽也有兼有二者复杂性格的繁漪式人物,但大多现场化平面化结局化,性格是给予设定的,它已然成型,至于女性的内心,多不深入介人,看不出变化,纵有演进,也多线性、单向,男性作家致力于树立一种
曾卓的潜在写作:一九五五--一九七六
作者: 何向阳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少年诗   主观战斗精神   现实主义   女性意象   曾卓   公开发表   文学史   女性形象   潜在写作   中国知识分子  
描述: 曾卓的潜在写作:一九五五--一九七六
一部没有女人的小说——浅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女性角色缺失
作者: 潘向阳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老人与海》   海明威  
描述: 评论界对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中,笔者将试着从海明威所在的时代、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战争等对他所造成的影响来解读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女性角色缺失问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