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个女性主义诗学范畴的比较考察
作者: 胡湘梅   肖胜旗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比较   身体写作   女性气质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通过对"女性文学"、"女性气质"、"身体写作"三个基本概念的语境变异,以思维和行为主体的方式,给予其女性主义的理解和宽容。揭示了现实语境中当代女性主义疏离情境,在追求与困惑中隐现着作家自身的女性意识。
三个女性主义诗学范畴的比较考察
作者: 胡湘梅   肖胜旗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比较   身体写作   女性气质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通过对“女性文学”、“女性气质”、“身体写作”三个基本概念的语境变异,以思维和行为主体的方式,给予其女性主义的理解和宽容。揭示了现实语境中当代女性主义疏离情境,在追求与困惑中隐现着作家自身的女性意识
简析《尖尖的枞树之乡》的双性同体思想
作者: 苏小燕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人格   萨拉·朱厄特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男性气质  
描述: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萨拉.俄恩.朱厄特的经典力作。从其问世以来,它被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深度进行解读,批评家多数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解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美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兴起,这篇小说成功地引起了女权主义者的兴趣。但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双性同体思想很少被人探讨,所以本文旨在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通过此种解读,作者旨在阐明《尖尖的枞树之乡》体现了对"双性和谐"的理想人格模式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男女相处模式的颠覆。
试论沈祖棻的历史小说
作者: 张春晓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选择   诗人气质   女性气质   学者气质   文学风格  
描述: 本文从文学选择和文学风格两方面对沈祖棻的历史小说进行了一些探讨。文学 选择旨在通过对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作者选择历史小说的必然性;文学风格的探 讨以作品为基础,对沈祖棻具有传统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的文学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 加深对沈祖棻历史,小说的文学理解。
《喜福会》中女性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作者: 周宁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性   女性气质   内在性   《喜福会》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描述: 谭恩美(1952-)是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她的作品因其中对中国文化的呈现而备受争议,主要反映了二战前后中国移民的母亲与其女儿们的生存状况和女性命运。《喜福会》是谭恩美的成名作,书中详细描述了四对华裔母女的人生经历以及她们奋力抗争的过程。本文运用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剖析该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探究她们的内在性与超越性,并揭露二战前后的中国妇女与美籍华裔女性所遭受的压迫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觉醒与成长。《喜福会》中的四位母亲在旧中国受到性别等级制度的压迫,但她们通过反抗男性的控制逐渐摆脱了
双性同体视角下《米德尔马契》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作者: 陈静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米德尔马契》   男性气质   两性和谐  
描述: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英国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现实主义和心理描写见长。她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其中《米德尔马契》被认为是她最具代表性的,最成熟的一部作品。自出版以来,该小说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批评家和学者已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读。本文试图从双性同体角度对《米德尔马契》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解读分析,探讨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女性与男性在婚姻中的对抗与和谐的书写,如何对传统性别模式进行有效的颠覆,构建了完美的双性同体的人物形象。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
天使与恶魔: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霍婷婷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恶魔   女性气质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天使  
描述: 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女性通常被分为两个固定的极端类别:天使型女性和恶魔型女性。天使型女性具有父权制社会规定的女性气质——温柔贤良、忠贞不二、逆来顺受、谦恭卑怯、沉静缄默、忍耐克制、富有自我牺牲和利他主义的精神,是男性作家褒扬和赞颂的理想女性形象。恶魔型的女性通常以凶悍狠毒、自私冷酷的形象出现。她们拒绝父权制社会派予她们的既定角色,竭力追求个人欲望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按照父权制的文学评论标准,奥菲利亚和苔丝德蒙娜属于天使型的女性人物形象,而高纳瑞尔和麦克白夫人属于恶魔型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以文本为基础,从女权主
论布莱恩·默里曼在《午夜法庭》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作者: 曾云琴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   布里恩·默里曼   女性意识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描述: 布莱恩·默里曼是一位十八世纪著名的爱尔兰语诗人。他的长诗《午夜法庭》被广泛赞誉为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喜剧诗歌之一。该诗写于1780年,正当爱尔兰处于大不列颠帝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时也正是欧洲启蒙运动高涨之际。追求平等、独立与解放的思想燃烧着整个欧洲人民的心灵,尤其是像爱尔兰这样备受压迫的民族。到了18世纪末期,爱尔兰国家内部要求平等与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本诗采用梦境的形式,设计了一场午夜法庭,以此探讨18世纪后期爱尔兰妇女对平等与解放的渴求与期盼,同时揭示了当代妇女所遭受的压迫、歧视与剥削。默里曼以其独
现代广告中的性别叙事
作者: 曹玛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性别叙事   现代广告   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描述: 本文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中的性别叙事进行研究。不仅考察广告中的性别叙事,而且对性别叙事在当下的新症候进行了透视与思考。具体而言,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以中产阶层的身份诠释着当今人们对男性气质的定义,主要呈现出成功、荣耀、权势等具有统治力的特征。而女性形象则是被塑形、被观赏的“贤妻良母”和“现代花瓶”。女性气质的内涵表现出温柔、漂亮、持家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中的两性形象分别以权力规避和独立觉醒的新型方式演绎着现代文明进程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一方面,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出现了顾家的“
凤飞美国
作者: 朱一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女性形象   两性关系   母女关系   女性气质  
描述: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广大华裔美国作家的共同努力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组成了一幅各具特色又自成一格的人物画卷,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西方的、白人的、男性的压迫,华裔女性走过的是一条崎岖而充满荆棘的道路。经历了百年的沧桑,文本中的华裔女性在自我身份的追问和肯定中一步步走向自觉。 文章首先结合华裔女性的发展历史和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现状,揭示了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就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和其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梳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阶
< 1 2 3 4 5 6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