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性感”还是“少女感”、“可爱”:年轻中国女性的性感观念
作者: 李晓南   来源: 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性感   体面   女性气质  
描述: 这篇论文探讨了年轻中国女性对性感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态度。访谈显示,年轻女性的性感观中充满了冲突与矛盾。性感在日常话语中往往是沉默的,但却持续被实践以服务异性恋的两性关系尤其是男性观点,并被视为高度从属于私人关系领域。随着剧烈的社会变化,一种崇尚中产(等)阶层风貌的性感观正在形成。性感被认为是精致的、有教养的、有文化感的和西方化的,而这种性感观念将其他女性群体排除在受到追捧的女性形象之外。
中韩都市家庭电视剧女性形象及气质辨析
作者: 严明   叶佳妮   来源: 都市文化研究(第12辑)——城市史与城市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气质   中韩比较   家庭电视剧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都市家庭剧中的女性角色为样本,通过剧情分析、原因探究、影响作用等角度对两国女性形象及气质的构成因素进行研究。具体从剧中女性日常生活空间、细节化"闲聊"、职业状况和女性的审美取向这四方面入手,分析父权制文化、现实性别差异、男性审美要求和女性的自审等等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中韩女性气质的形成有关。随着现代文明与本国社会文化的调合,两国女性气质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女性权益意识的
解码大卫·芬奇影片中的女性气质
作者: 斯琴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卫·芬奇   独立   反叛   传统   女性气质  
描述: 大卫·芬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影坛声名大噪。事实上,通观大卫·芬奇的影片,不难发现“重男轻女”的倾向,但在其影片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却常常起到了剧情转折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细观大卫·芬奇从影经历及电影创作历程的基础上,立足大卫·芬奇电影中传统女性、独立女性和反叛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异形3》《龙纹身的女孩》等影片为主要代表,解码其中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不同女性气质。
美国华裔女性形象定位——一个美国文学研究的角度
作者: 艾磷   朱一箐   来源: 上海商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   两性关系   母女关系   女性气质  
描述: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华裔女性是如何从文化、种族、性别的他者地位,逐步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开拓的.通过文化研究及文学比较等手段对各阶段的文学文本和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追溯了华裔女性生存、发展的艰辛与挫折,揭示华裔女性形象随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而演进的脉络;从若干女性问题出发剖析了华裔女性自身的矛盾与迷惑.
西方视角及中国摇滚乐中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构建
作者: 刘倡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气质   西方视角   摇滚乐   男性气质   性别研究  
描述: 摇滚音乐被视为一个性别化了的领域,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摇滚音乐。在中国的摇滚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男性乐手,而这种音乐类别也是被男性气质所笼罩着的。中国女性在摇滚乐当中仅仅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根据性别身份的关联性,有人认为女性在摇滚乐中受到了边缘化的待遇是由于中国的男性正处在一场男性气质的危机之中,而造成这种危机则是来自西方霸权男性气质对中国男性气质的异化。以崔健的《一无所有》、新裤子乐队的《龙虎人丹》以及挂在盒子上乐队的《Shanghai》为例,通过文学批评中对文本分析的手段来检测这三首歌词中所表现出的
解析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作者: 李媛春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气质   房间里的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女性  
描述: 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中新时代女性莉丽·布里斯科心路历程的分析——从极力压抑自身的女性气质到对女性气质的重新认识,体现出伍尔夫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应是独立、不依附于男性且能和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以及伍尔夫反对两性二元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相处的思想。
时尚杂志的女性论述——以《世界时装之苑——ELLE》为个案
作者: 刘芳   来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装   时尚杂志   女性气质   中产阶级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新一轮市场开放、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社会的分化分层,与西方合作的女性时尚杂志迅速而广泛地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白领女性,成为她们以形象、时尚、消费获致女性性别认同和阶层认同的教科书。时尚杂志对女性角色的呈现,对女性气质、服装与身体的形塑与改造,是通过女性性别技术和中产阶级身份的教科书两个关键隐喻进行的;时尚杂志通过服装等身体技术,本质化了男女的性别人格,掩蔽并再生产社会不平等、性别不平等。
双性气质人格:具有理想人格的简·爱
作者: 张娟   来源: 沧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雌雄同体   女性气质   简·爱   男性气质   理想人格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Jane Eyre)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文学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旨在用雌雄同体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并以此来说明只有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个体才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个体。
<<水浒传>>的女性景观
作者: 刘相雨   刘富伟   来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念   女性观   女性气质   《水浒传》   女性形象  
描述: <<水浒传>>的女性景观
摆脱现代“第二性”,重拾女权主义
作者: 陈思宏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男女平等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波伏娃对女性自由的追求,从1949年出版的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开始,尽管因为思想尖锐脱俗而受到些许人极端的言辞抨击,但是她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洗涤以及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让她成为“女性史上毫无争议的英雄”。波伏娃被称为“女权教母”,自有其历史背景;然而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第二性”。
< 1 2 3 4 5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