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94 条
-
八、九○年代台湾女性小说中的空间感与身体经验
-
作者:
李筱涵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身体经验
空间感
阴性书写
女性文学
再现空间
-
描述:
本论文承继当代台湾女性文学、都市文学的研究脉络,从历时性的小说作品观察中,重新梳理八、九○年代女性小说文本的叙事美学变化。「空间」作为一种文化地景,并形成台湾小说考察视角,近来成为一种趋势。女性文学和空间书写等论述,在学界亦持续有新斩获。高比例的女性文学作品以都市书写为主题,尤其不少研究呈显九○以降新世代女作家已有意识地从「空间呈现」作为书写「城市」的手法,显示女性文学、空间书写和都市文学发展之间,三方有密不可分的关连。「都市」固然是此时期许多女作家的书写对象,然而本文并不排除讨论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因为
-
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林白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刘杨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
回望
林白
女性文学
转型
民间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白被归入到“女性主义作家”的行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林白的确是以女性的私人经验为主要的言说对象。然而,一味的认为她的创作是以对抗主流和男性话语中心为主要目的的看法是有失准确的。在林白早期的创作中,比起对主流话语的反叛,林白更注重的是如何彰显女性个体的优秀。林白建构起重叠交错的女性世界,用诗意的言说维护着女性的美丽、愁苦与尊严。在密闭的私人空间中,掩盖在作品下的个人情绪与困惑被揭露了出来。2000年,林白的创作进入到转型阶段。封闭在私人空间中的女人们几近消失。林白开始
-
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马小敏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私人化写作
女性命运
书写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历史散文
中国女性
-
描述:
文学应呈现何种女性形象?这在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后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甚大,中国女性作家意识到以往女性形象“天使化”与“妖魔化”的倾向是由男性意识创作导致,便毫不犹豫地对书写话语权进行颠
-
浅谈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妥协性
-
作者:
王晓静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女作家
勃朗特姐妹
维多利亚时代
简·奥斯汀
乔治·艾略特
简·爱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的时限通常被定义为1837~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芙等。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肖瓦尔特把她们誉为奥斯汀山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脉和
-
论麦克白夫人与蓓基.夏普之双性同体
-
作者:
王阳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麦克白夫人
蓓基
男权中心
双性同体
发展史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萨克雷
男性
-
描述:
众所周知,世界文明的发展史实际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历史。男性不仅是世界的主宰者,掌握着社会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主流话语,同时更是妇女命运的主宰者。女性则是以男性附庸形象存在,沦为"第二性",女性的活动范围被排斥于社会政治生活之外,囿于爱情、婚姻、家庭之中。在这种男权中心的社会意识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
-
“个人的”如何是“政治的”:我的性别研究反思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马克思主义
社会性别制度
性
个人
女性文学
性别研究
女性主义
-
描述:
笔者通过回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当下的近20年时间中有关女性文学与性别研究的学术历程,描述了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思想史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方式进入性别问题讨论的具体路径。在反思个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性别研究的关键在于揭示“个人的”如何呈现为“政治的”的这一批判过程,进而结合现代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历史实践,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和性/社会性别制度这两个关键理论问题。
-
论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语境与原则
-
作者:
李佐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叙事角度
汉译本
译者
书信体小说
翻译语境
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文学
黑人文学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一、引言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大量瞩目的眼光,并且也为黑人文学开辟了全新的天地。其语言遣词造句风格独特,叙事角度别具一格,可谓是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因此也被世人翻译成多个版本。本文对这部作品的主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在中国的汉译本翻译中的女性视角语境与原则进行研究,以便更为深入地展现其文学价值。
-
寂静的芬芳与自赏:新时期宁夏女作家文学评论论析
-
作者:
王佐红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宁夏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解放运动
文学评论
女性命运
女性文学
-
描述:
宁夏女性文学发生、发展情况中国的新文学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酝酿、发端、发展一路兴起并繁盛起来的。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推动,使得中国妇女的自我主体意识觉醒,妇女地位提高,在这样的大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自觉、发生和发展就具有了条件,也成为了必然。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想魅力、语言才华、情感品质,为中国新文学发展贡献出了非常重要的力量。冰心、庐隐、凌淑华、萧红、张爱
-
由冲突到和谐——论铁凝女性叙事的发展轨迹
-
作者:
杨烜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精神世界
女性意识
女性自我
代表作家
女性叙事
两性冲突
女性文学
铁凝
和谐
-
描述: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铁凝一直以"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为底色,用敏锐、细腻的女性之笔探询着人性的幽微。作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铁凝注重女性经验的表达和女性意识的彰显。同时,她也一直试图摆脱单一的女性叙事,努力以客观的立场和"第三性"的视角"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建构女性健康人格,健全宽容、理性、和谐的人类精神世界。《玫瑰门》(1988)写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鲜血淋漓的"玫瑰战争"。铁凝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书写女性意识的觉醒,直面女性自我的解构,既不回避女性自身的文化痼
-
解读模糊语言内涵下的简·奥斯汀代表作《理智与情感》
-
作者:
陈卫安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德华
女主人公
身份地位
作品风格
简·奥斯汀
社会地位
理智
情感纠葛
女性文学
男权制
-
描述:
18世纪的英国,文学处于逐渐颓废的状态,奥斯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以其短暂的文学生涯和独特的作品风格,理所当然地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的拯救者,被誉为女性文学的先驱者。她的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不断自我认识与发现的过程。《理智与情感》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两位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揭示了英国男权制社会下,女子的婚姻是家庭追求金钱和权利的工具,女子的身份地位受到极大的压迫。作品还表现出女性对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