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尴尬与困窘中的女性——电影《美人鱼》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杨桥利   来源: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话爱情   美人鱼   丑女   转型  
描述: 如果从各大影视评论网站、专业影评人以及票房收入来看,《美人鱼》确实获得了不菲的成绩。作为周星驰的转型之作,在题材、故事架构、视听语言甚至是演员的角色选取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观众看得到
毛姆长篇代表作里的女性观
作者: 邓蕾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自由   转型   女性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毛姆长篇小说代表作里的各个女性形象,得出毛姆的女性观带有转型期的特点,他既不满足于顺从的传统女性,又在现代女性面前受挫连连,不敢完全接受现代女性的特点。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女性面前
中国知识女性角色的近代转型之表现:以吕碧城为例
作者: 池子华   庞向南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知识女性   社会角色   转型  
描述: 中国近代知识女性的角色转型体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以吕碧城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其角色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角色方面,从依附到独立;家庭主妇角色式微;在政治领域方面有所参与;萌发了女性主体意识,发现了自我;妻子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的消失。
清末民初女性文学批评的转型:以女性词为例
作者: 田霖   来源: 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性词   转型  
描述: 清末民初,整个学术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女性词只是大时代环境下一个小领域的缩影。透过对女性词批评可以看出,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正在逐渐从传统文学批评的模式向现代文学批评转型
新时期以来文学语言转型研究
作者: 付玉梅   来源: 科技创业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格局   文学语言   女性文学   转型  
描述: 中国文学发展至今,其文学的语言状况是深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在这段岁月里,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良,文学的语言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从而永远的留下了社会历史文化变革的烙印,是当代文学变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论清末民初女性词创作的转型:以吕碧城词为中心
作者: 孔现红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性词   吕碧城词   转型  
描述: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著名女词人,身处在新旧嬗递的社会转型时期,受时代风尚、文化思潮以及个人生活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其词作始终坚持女性文学创作立场,于词学意识观念、题材表现范围、词风意境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样貌。吕碧城词的新变,体现了清末民初女性词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视野。
走出自己的房间——试论林白小说创作的转型
作者: 曾乐琛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林白   转型  
描述: 主要研究了林白小说创作过程中的转型问题。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表现,既有主题书写的变化,也有叙事形式的变化;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原因,既有社会现实的变动和女性写作的危机,也有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艺术追求
世纪初中国女性写作的自我拯救
作者: 何刘杰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两性和谐   转型   拯救  
描述: 世纪之交中国女性写作经历了一个"飞升—迷失—陷落"的曲折过程,体现出女性作家在解构传统时的迷惘与偏失,也暴露了女性写作深进过程中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要实现新的飞跃,唯一的拯救之路就是"打开另一扇开启的门",寻求与现实对话,寻求与他者对话,乃至与人类对话。
丁玲早期创作的转型:从《梦珂》到《水》
作者: 张晶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   《梦珂》   丁玲   转型  
描述: 丁玲的创作经历过几次较大的转型,每次转型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紧密呼应,其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初登文坛到她至延安之前,即1927年至1936年;第二个阶段是从延安时期
妇联组织转型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分析
作者: 李宜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本职能   社团组织   妇联   转型  
描述: 中国的妇联组织是新中国成立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立60余年来,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在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开展妇女思想道德建设及和谐平安家庭建设、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妇联组织建设、深化妇女民间外交、发展妇女儿童慈善公益事业、推动“两纲”实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深刻的社会变革也逐渐明显:女性群体层次划分更加细化,需求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民间妇女组织不断涌现,挑战着妇联的权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