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真实】搜索到相关结果 30 条
-
论海明威笔下《太阳照样升起》里的时代“新”女性形象
-
作者:
曾晓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惘
真实
新女性
战争
-
描述: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小说之一,《太阳照样升起》中海明威通过刻画主人公杰克和勃莱特的爱情悲剧和"垮掉一代"的颓废生活方式,激发读者对当时社会背景与人物的性格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寻找其消极人生的根源。本文拟通过战后美国所处时代社会特征分析,深入研究战争对悲剧人性的影响。
-
论柳·乌利茨卡娅《您忠实的舒里克》女性描写的小人物视角
-
作者:
李平平
来源: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乌利茨卡娅
《您忠实的舒里克》
女性
-
描述:
柳.乌利茨卡娅的小说《您忠实的舒里克》集中塑造了多位充满个性的女性形象,作家尤其以对女性进行小人物化刻画的方式,在不完美中探讨完美,在残缺中审视真实,全面地展现了女性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从女性文化看关汉卿旦本戏的文学史意义
-
作者:
张则桐
来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原创
女性文化
焦点
-
描述:
从女性文化视角审视关汉卿旦本戏的文学史意义 ,主要表现为对下层女性平等观照之下的真实和自觉理解基础之上的同情 ,以下层女性为焦点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元代的社会现实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原创性质的女性形象。
-
《金瓶梅》中女性人物描写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
作者:
倪铁颖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真实
冲突
-
描述:
《金瓶梅》塑造了众多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其间所蕴藏的文化与社会内涵,一直为研究者们津津乐道。作品中所雕刻出的女性群体,林林总总间个个形象丰满,有血有肉,她们不仅打破了传统作品中女性塑造程式化的创作模式,还成功地用其"真实的复杂"性格成就了一片以待研究的空间。
-
日本女性文学与私小说
-
作者:
许娃娃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私小说
日记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女性作家的创作相当活跃,水准也相当之高,作品频频入选芥川、直木等纯文学奖项。以至于大江健三郎将女性作家团体视为开创日本“新小说”的主力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来探究现代日本文学繁荣于女性文学的成因。
-
真切文字蕴情性:晚清女诗人刁素云及其创作简论
-
作者:
贺闱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刁素云
真实
传统道德
《红薇阁诗草》
-
描述:
的体现。题材内容方面,刁素云的诗作主要围绕平常的家庭生活展开笔触,思夫与教子主题占据一定的比重;同时,其作品呈现出温柔敦厚、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柳如是、吴藻等女性作家所着力表现的个性独立和精神自由不尽相同的是,刁素云及其《红薇阁诗草》具有浓重的德性色彩,展示出明清女性文学发展真实而丰富的格局。
-
表象与真相
-
作者:
周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
新闻
表象
女性化
-
描述:
,随着新闻所表现出的女性风格的趋长,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通过对《时代》“女性封面”的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表象背后的真实:新闻中增加
-
由《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看蒲松龄理想中的美人形象
-
作者:
陈伶俐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勇敢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
描述:
,可以管窥他心中对于美人形象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蒲松龄女性审美观的这种混杂、错综性,才让后世的读者看到了一个无比真实、敢爱敢恨、现实的、勇于大胆表达内心的男性作家。
-
王海鸰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分析
-
作者:
荆婵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善良
柔弱
刚强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王海鸽的作品中,她细腻地描写了中国的百态婚姻,对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人物经历的婚姻进行了透彻而深刻的剖析.其中,突出显示的是不同女性的家庭生活,以及由人物性格导致的不同生命轨迹,由此展示给观众和读者的是中国女性身上的独有的性格特点.
-
浅析《黑暗的心》中女性形象塑造对批判殖民主义的功用
-
作者:
倪睿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谎言
命运
女性形象
殖民主义
-
描述:
《黑暗的心》是一部含义深刻、超越时代的小说,其丰富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对真实的逃避和对虚无的趋从,探讨了非洲在欧洲文明教化面纱掩盖下的真相及其殖民主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