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现代妇女(下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学   学科建设  
描述: 20世纪后二十年,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艰难起步与不断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女性学理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前瞻
作者: 陈婷婷   叶文振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未来发展   理论建设  
描述: 女性学理论体系是女性学的重要知识内核和学科支撑。系统梳理近年来女性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对推动女性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2006年以来,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是:跨学科性逐渐增强,但"理论预设"的痕迹过于突出;实证支撑不断丰富,但存在将社会性别分析夸大化的倾向;多元综合趋势明显,但没能从根本上克服简单糅合的弊端。为了加快女性学理论建设的发展,促使中国女性学学科的真正成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学术队伍和研究对象的性别多元化;在中国女性学学者中倡导学派意识;强化理论研究的合作精神和全球视野。
通识教育中的女性学:定位、现状与改进
作者: 吴翠萍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女性学   通识教育  
描述: 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基础,从"女性学"课程性质、内容、教学方法及目标等方面说明高校通识教育中设立"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设置方案,即课程设置上要立足课程特色、变革教学过程、突出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督导、完善教学考核、增添课程延伸和建立高校课程教学合作联动机制。
女性学学科方法论的本土化——美国学者对明末清初社会性别研究的启示
作者: 彭体春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中国学   女性学   本土化  
描述: 女性学学科的方法论应是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社会性别研究.美国学者借用阴阳理论,采用历史还原研究、社会性别关系研究、社会性别分层研究等研究范式研究明清之际的社会性别问题,可以为中国女性学学科方法论的本土化提供启示.
女性学研究——反思与展望
作者: 杨永忠   周庆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特征   多元化   女性学   发展方向  
描述: 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女性学研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妇女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深刻的人文关怀倾向、兼容并包的学术胸襟、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格物致用的学术传统等学科特征。女性学研究对妇女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妇女解放”的真正含义,并有助于廓清我们对女权运动的认识。女性学研究代表了新世纪妇女问题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为女性主义的探索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理想女性与女性理想之间:高校高学历女教师角色压力及疏解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理想与现实之惑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理想与现实之惑——高校高学历女教师角色困境及疏解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高校女性学课程受众特征分析
作者: 周小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学   受众  
描述: 基于对6所高校2323份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女性学课程受众的主要特征为:在不同教育层次学生中,女性学课程受众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专科生、本科二三年级学生、本科一年级学生以及本科毕业年级学生;女性学课程受众涵盖不同性别和专业,但女生高于男生,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高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女性学课程受众社会性别意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鉴于女性学课程受众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女性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应采取相应举措,以保障该课程的受众规模,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女性学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
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基本理论   三维模式  
描述: 阶级、种族、性别"三维"互动,制约着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某一个女性或某一群女性,在某一特定时期,"三维"中的某一维是其主要制约力量。对于女性整体而言,性别等级秩序则是其共同面临的发展窒碍。在"性别"这一维度中,千差万别的女性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身份定位,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需求。"三维"模式既揭示了女性群体差异性建构,又确立了女性群体一体性视角,可以依此作为基本理论框架进行女性学研究。
< 1 2 3 4 5 6 ...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