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史书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与美国犹太女性文学
-
作者:
何小颖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犹太女性
犹太女性文学
-
描述:
莉莉丝和夏娃是犹太史书和《圣经》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两者的形象和故事在不同的典籍里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她们形象和关系的理解对美国犹太女性文学的影响。
-
《金瓶梅》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何淑娟
杨萍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理性化特征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突破了古代小说以男性形象描写为主的倾向,以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背景,描写了城市生活中的女性世界,塑造了典型丰满的女性形象,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在女性形象的关注上,体现了作者创作意识的改变,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理性化特征,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贡献。
-
贾平凹与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袁丹丹
张晓利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贾平凹
女性形象
差异性
-
描述:
贾平凹和池莉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反映了男性本位主义立场与女性本位主义立场的矛盾。贾平凹的作品体现了很浓重的男权意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被男性欣赏,或依附于男性,她们无论被作者赋予怎样的性格与命运,最终都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而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人物,文学创作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她的作品多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用自身独特的感受来描写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描画她们勇于同命运抗争的自主性格和自主意识。
-
论《生死场》中女性的动物性
-
作者:
韩鹤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物性
《生死场》
意象
女性
-
描述:
《生死场》是女作家萧红的重要作品,最初它以抗日文学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评论家们越来越重视其中的女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内涵。作品中的动物意象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意象集合,这一意象群同书中女性形象的结合,尖锐指出了女性处在人类“生物链”最低端的事实,揭示了在自然、社会和男性的共同胁迫下,中国农村女性被消耗、被挤压的处境。
-
打破身份疆界 寻求自我解放——解读《汤姆叔叔小屋》中黑人女性角色
-
作者:
郑凌湘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解放
自我意识
黑人女性
废奴运动
-
描述:
黑人女性是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群体,她们背负着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枷锁。虽然她们不是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流群体,但她们所受的苦难比同时代的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都要深重。小说刻画的黑人女性颠覆了她们愚昧、顺从的传统形象。小说通过描述几个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自我解放的历程——从逆来顺受到醒悟再到追求团聚和自由解放,从而为黑人妇女解放提供了榜样和启示。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人们可以去获取一种精神力量,从而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
冲破男权樊篱的中美“娜拉”——《伤逝》与《觉醒》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高卫红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觉醒
幻灭
女性解放
-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和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伤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寻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冲破男权社会的束缚,从觉醒到幻灭的悲剧命运的比较与剖析,展示了中美两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状况的异同。
-
苔丝与艾德娜形象之比较
-
作者:
姜冬艳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艾德娜
苔丝
男权思想
-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和《觉醒》分别是英、美文学史上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作品。但由于两位作家性别、国度的差异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
《金色笔记》中的男性形象解析
-
作者:
王丽艳
高维亮
曹叶秋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和谐
-
描述: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性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从其出版之日起就被作为女性主义者的圣经,很多研究者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与分析,但对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却少有问津。本文从两性关系的角度解析这些男性形象,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
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历程——浅析繁漪、陈白露、愫芳
-
作者:
徐瑶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愫芳
繁漪
觉醒
陈白露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主题。曹禺先生塑造了繁漪、陈白露、愫芳三位身处黑暗而渴望光明的女性形象,通过描述这三位女性在觉醒和反抗过程中各自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形象地揭示了在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艰难历程。
-
文化意象视角下的《喜福会》人物研究
-
作者:
郭洁洁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象
人物塑造
《喜福会》
-
描述:
谭恩美的《喜福会》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而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文化意象为底蕴。文化意象在人物性格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喜福会》由于文化意象的运用,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塑造更加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