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台湾女性文学中“新女性”形象概观
作者: 王世杰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作家   传统道德   人物形象塑造   文学创作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台湾社会  
描述: 发轫于五十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整个台湾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台湾的女性文学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台湾的女作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多以自己生活的世界为创作题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观照生活。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受封建礼教、传统道德和宗法制度的迫害,精神肉体备受摧残的弱女子。这些人物,在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妇女的人生悲剧和要求解放的愿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进入7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为显著标志。
依附与寻找——对男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思考
作者: 沉风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   男性作家   中国传统文化   天性   新时期文学   人到中年   读者   女性形象   依附   潜意识  
描述: 纵观新时期文学,女性形象可谓倩影翩翩,但笼统地看,大体不外几类. 第一类,是作为大写的“人”出现的,比如《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红高梁》中的“我奶奶”,生命虽短暂,却活得洒脱,有光
评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倩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形象体系   作者   莎菲   女作家   早期创作   丁玲   早期小说   个性特征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美国作家尼坶·韦尔斯称誉她是“一九一九年开始的现代中国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女作家”,因为“作为一个作者,丁玲是第一个来率直地描写少女的内心生活和情感”的。如果说这种评价有笼统之嫌,那么,茅盾说“作家丁玲女士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沈从文说的丁玲是“为病态神经质青年女人作动人的素描,为下层女人有所申诉”,就确切地道出了丁玲早期创作的时代特色和形象特质。上述评价当中包含着得失两个方面。这种得与失的并存,构成了丁玲早期创作的个性和风格。
《红楼梦》、《女神》中的女性崇拜浅论
作者: 董竞成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女神》   中国文学   女性崇拜   《浮士德》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描述: 一、打开中国文学史,崇拜女性,把女性尊奉到至尚至神的境地,当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郭沫若的《女神》了。中国历史上素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主流文化传统,视女性为祸水、为贱类,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能一反传统之谬见,公开地、大张旗鼓地尊崇女性无疑当是惊世骇俗...
孙犁创作内在自由初探
作者: 李永生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程   孙犁   古典小说   感情世界   劳动妇女   感情性   别林斯基   女性形象   作家创作   内在自由  
描述: 孙犁的小说,篇篇几乎都写到了女性形象,但个个都各具身肢笑貌。让人感到,作家已进入了左右逄源、得心应手的自由程度。这给我们提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作家创作的内在自由究竟是什么?何处来的?又趋向何处? 一、感情的内容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内容,应当是感情的内容。别林斯基断言:“诗情观念,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规则,它是活生生的情欲,它是激情……。”(《别林斯基全集》俄文版,第七卷,第三一二页,一九五五年版)感情性在艺术中具有质的特殊性。作家的创作目的是力图把感情化了的东西
我国农村女性进“两委”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选择
作者: 牛天秀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女性   路径选择   “两委”   路径依赖  
描述: 在我国农村两委组织体系中,女性的比例偏低,影响着女性政治发展和新农村民主建设。农村女性进"两委"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政治结构、制度环境、性别文化和组织依赖等方面存在着必然的路径依赖。而真正保证农村女性进"两委",并不在于将"依赖"变成"割裂",而在于梳理各方面组织关系,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妇女组织的合作网络,自上而下地完善政策法律来确保女性进"两委"、与男子平等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关于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的考察
作者: 李道南   吕世辰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农户   乡镇企业   市民妇女   农村妇女   非农产业   妇女权益   合法权益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描述: 关于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的考察李道南吕世辰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是指户口在农村而本人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妇女,也包括在乡镇企业中从业的妇女。据统计,她们的总数约6500万人,其社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并呈迅速增长趋势,预计到本世...
理想女性与女性理想之间:高校高学历女教师角色压力及疏解
作者: 杨宇辰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高学历女教师   女性学   角色压力  
描述: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的政治叙述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关系   自我主体   性别认同  
描述: 中国现代女作家打破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僵化想象,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母女关系图景,填补了女性书写历史的"空白之页",不仅为女性建立自我主体提供了重要文化途径,而且也为改变父权制统治之下的压迫/被压迫的对抗性社会提供了想象与参考的文化空间,因而对现代文学母女关系文学叙述的梳理与清点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女性主义误读与90年代女性文学天平的倾斜
作者: 潘正文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后现代   误读   女性主义   零度写作  
描述: 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在接受女性主义理论时存在着严重的误读,只片面地接受了女性“身体写作”的部分成果,而抛弃了女性主义的多元维度。其“零度写作”不仅丧失了女性主义从事妇女解放的批判性立场,而且蜕变成为了“性”消费主义的借口,致使女性主体被性游戏消解。而解救之道则在于重新回到女性主义的多元维度,重立女性主体。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