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
作者: 杨洁   吕改莲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性别分析   女子教育   女性形象  
描述: 教材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伙伴 ,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单性别中心倾向、性别价值理解误区、性别角色性格误读等问题 ;教材作为社会意识的载体 ,实际承担着社会发展牵引器的作用 ,只有纠正教材中存在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才能使教育发展真正符合男女平等的社会历史潮流
从“良妻贤母”看日本近代的女性观
作者: 江晓燕   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良妻贤母   女子教育   变革  
描述: "良妻贤母"是距今100年前左右出现的新词。据资料调查,日本是在19世纪90年代初才逐渐开始使用该词。作为当时发展女子教育的口号,由进步的近代知识分子率先提倡的,是区别于儒教传统女性形象的"新"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权力对女性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良妻贤母"中的内容规范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女性观的良妻贤母思想自然也就发生变革。但是,从启蒙到确立再到重组,"良妻贤母"的内容规范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其核心始终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可以说"良妻贤母"思想不仅仅是国家的目的,还是传统性与近代性共存的复合思想。
论19世纪后期英国“白领女性”的兴起与女子教育的发展
作者: 潘迎华   来源: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领女性   女子教育   性别教育  
描述: 19世纪后期英国白领女性的兴起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妇女社会化的结果。一方面她们进入原属于男性的职业领域,改变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提高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又处于该行业的从属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女子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女性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受教育机会,提高了她们文化素质,增强了职业竞争能力。同时女子教育保留了性别教育的模式,重建女子在行业中的劣势地位。因此,通过教育,提高女子的文化素质,建立性别平等的社会意识是解决两性不平等的有效途径。
下田歌子の女子教育理念に関する研究
作者: 王宜梅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津田梅子   下田歌子   女子教育   贤妻良母  
描述: 本论文的主题,是下田歌子的女子教育理念的研究。下田歌子被认为是有着“小野小町的美貌”、“紫式部的文采”和“北条政子的胆力”这种色才胆皆具备的传奇女性。而且歌子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著名的女教育家,是现在的实践女子大学的创始人。歌子一生之中,最关心的是女性教育,她是近代良妻贤母主义教育的集大成者。她主张要继承儒家、武士道等固有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顺应国家发展的状况,与国家主义相联系,并兼顾“欧化主义”的女子独立教养进行女子教育。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对于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和下田歌子的研究资料,笔者展开了对下
唐宋女子教育研究
作者: 邓文博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儒家女教   社会文化   女子教育  
描述: 中国古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教材等方面都自成体系,有别于男子教育。正统女教(儒家女子教育)的主要 观念和内容在汉代基本确立。唐宋时期的女子教育表现出多元化面貌。在教育 的内容上,随着唐中后期礼教的回归和儒学的复兴,伦理道德教育有不断加强 的趋势;女子受到较好的文学教育是唐宋时期的一大特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 民文化的兴起,女子艺术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思想领域的多元化,士人家庭 的妇女信仰宗教较为普遍,受到宗教的教育;女教读物和教科书的变化反映宋 代女子教育溶于家族教育的趋势。
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
作者: 万琼华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主体身份   女子教育   周南女校  
描述: 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作为教育思想史、妇女史与社会史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是近年来中外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亦是关乎女权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关系的切入点,更是解读近代女子教育制度化的基点。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周南女校(1905—1938)在湖南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及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曲折发展及复杂面相,透视女子教育思潮、性别文化、社会观念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以期将周南女校更深地内嵌于近代中国的整体历史中,进而展现近代女子教育思潮的历史演变。近代中国遭遇千年之大变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时代主题。“兴女学”作为
探析明治文学作品中“新”女性的精神世界——以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中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吴二林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闷   迷茫   女子教育   文明开化   新女性  
描述: 明治维新及随之而来的"文明开化"让很多接受了中、高等教育的女性成了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但由于明治中、后期的维新政策以及冷酷的社会现实,让她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迷茫、孤独、苦闷的精神历程后,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在家相夫教子,根本没有自由,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解放。
日据时期新女性的再现分析:以媒体记事与小说创作为中心
作者: 郑凤晴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再现   女子教育   媒体   新女性   小说  
描述: 日據時期新式教育的引進與女子教育的重視,造成台灣新女性的產生,而這一群新女性的的先鋒性與獨特性,使她們在台灣的歷史上佔據一個顯著的位置。本論文即嘗試透過當時的媒體記事與小說創作,處理這一群台灣新女性再現的樣貌與相關問題的分析。 本文視日據時期台灣新女性為一新興群體做為出發點進行探討,從當時報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及《臺灣民報》的媒體記事,觀察新女性登場的面貌;再以日據時期主流的台灣新文學,具有駁雜性質的《三六九小報》以及大眾接觸的通俗小說裡的小說創作,耙梳新女性的文學面貌;最後則以時代、議題與性別
娴雅勇健:近代歌乐文化对“新女性”的塑造
作者: 李静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女性教育   音乐教育   近代音   女子教育   新女性   女性解放   乐文化   女性形象   重新塑造  
描述: 作为参与建设现代中国的重要角色,近代的歌乐文化承担着对全体国民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这当然也包括占国民总数一半的女性。近代是中国女性身份地位大解放、大变革的时代。近代歌乐文化对重塑女性形象、促进女性解放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身心健康、家国意识以及生活态度三个层面分析并展现,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近代歌乐文化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这包括"身心的活泼"、"人格的勇毅"、"气质的娴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试图思考女性与音乐艺术的结盟所可能产生的、对以男性视角为主要出发点的近代女性解放思路的修正与反思。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印晓红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主义   妇女问题   妇女解放   祥林嫂   鲁迅   女子教育   妇女观   经济权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