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黑人男性形象再读《紫色》的妇女主义思想
作者: 刘青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艾丽丝·沃克   黑人男性  
描述: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一出版即成为畅销小说,轰动全美评论界,并于次年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小说围绕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男权社会中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以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形象为分析焦点,从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紫色》首先在内容创作上就有别于传统黑人女性作家的作品。该书信体小说是一部从妇女主义视角进行创作的成长型作品。“妇女主义”(womanism)一词最早出现于小说作者沃克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文论》散文集中,旨在与女
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紫色》与《相助》的对比研究
作者: 郑雪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色》   精神成长   黑人女性   《相助》  
描述: 本文以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与美国新兴白人女性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相助》两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两部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姐妹情谊”的主题研究以及叙事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以这两部小说中黑人女性精神成长之路为核心探究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核心主题。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艾丽斯·沃克和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生平以及两部小说的创作概况,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创作的研究现状,继而将这些学术成果整合,说明了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方向以及意义所在。第一章名为“觉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翻译中的性别差异
作者: 孟茜昕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紫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描述: 史蒂文·塞莫尔——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翻译,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翻译就像女人,若漂亮的话,则很难做到忠诚”(Godard,1996:23)。对此说法人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翻译和女性之间着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经历了第二次转向,即文化转向。这次转向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人们开始关注翻译活动中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层面,如:出版政策、赞助人、文学规范、性别差异、种族差异等等。因此,翻译的研究领域已从仅限于文本转向涉及影响翻译的种种因素,女性
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看《紫色》中黑人女性主体性构建:From Bakhtin’s Dialogue Theory
作者: 徐姣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建构   《紫色》   艾丽丝·沃克   巴赫金对话理论  
描述: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文坛上最具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小说《紫色》以其独特的书信体形式及鲜明的女性形象,感人的故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有研究价值。本文着重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阐释《紫色》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性构建。黑人妇女被称为“世间的骡子”,深受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紫色》通过揭露和颠覆强加于其身的无语,通过对话完成了自身的主体性构建和独立自我的成长,群体间的交流也唤起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人公顽强不屈地追寻自我,打破了人与人,人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A Case Study of Chinese Versions of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作者: 黄梅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紫色》   翻译策略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转向之后的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包括译者生活背景,经历,政治信仰,社会影响等在内的很多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外在因素。译者性别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开始受到翻译学者的重视。女性与翻译在各自权利体系中低下卑微的地位使翻译与性别问题不可避免的结合,由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翻译研究的领域里不乏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为包括译者主体性研究在内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延伸了翻译研究的外沿。本文以艾利斯沃克的女性主义著作The Color Purple的三个中译本为例,从女性主义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爱丽丝沃克的《紫色》
作者: 刘枫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紫色》   和谐   女性  
描述: 在美国黑人文学兴起的五六十年代,艾丽斯·沃克是生态女性主义作家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主义作家,她的作品关注南方黑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关注她们的苦难和抗争。针对黑人妇女遭受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沃克不断探索“和谐共存”(Survival Whole)的社会形态,并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妇女主义”理论,力图塑造黑人妇女在双重压迫下的遭遇以及她们寻找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人与自然在内的全人类的和谐生存。沃克的代表作小说《紫色》是一部以刻画女性形象为特色的小说,黑人女
《紫色》主人公寻求自我过程的心理变化分析
作者: 李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心理变化   《紫色》   寻求自我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最著名的黑人妇女作家之一。沃克因其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1982)获得了普利策奖而闻名遐迩。她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对沃克而言,黑人妇女是希望和再生的象征。作者通过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强调妇女团结起来同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沃克继承和发展了美国黑人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吸取了现代美国小说创作的各种表现手法,使《紫色》集美国南方文学,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之所长,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使《紫色》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
论《紫色》中的颠覆性与建构性特征
作者: 鄢芸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女权主义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妇女运动倡导者。 沃克深切关注当代美国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双重压迫,即来自黑人男性的男权压迫和白人社会的种族压迫,并为此开创了引导黑人妇女解放斗争的妇女主义。在沃克的诸多作品中贯穿了其妇女主义的思想,其荣获普利策奖的长篇小说《紫色》就是一例。 本文从妇女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指出妇女主义与传统的白人女权主义有质的不同。首先,妇女主义不满于白人女权主义者将女性受压迫遭遇过于一般化对待。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女权主义虽然轰轰烈烈,但其领导者往往是白人中产阶级妇女,她们抹煞了来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紫色》研究
作者: 姜玉威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紫色》   爱丽斯·沃克  
描述: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活跃在美国的文坛。爱丽丝·沃克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的作品就是一幅幅黑人斗争的画卷,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也日益高涨。爱丽斯·沃克对南方妇女共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的深切理解与她的文学创作是息息相关的.她将性别政治同种族斗争及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表明了一种异于白人女权主义者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沃克的《紫色》在1982年一出版,便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1983年它荣获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是迄今
显化思维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以《紫色》两译本为例
作者: 刘圆圆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显化   《紫色》   艾丽斯·沃克  
描述: “显化”(explicitation)的概念首先由Viany和 Darbelnet 提出.他们将其解释为“把原语文本中只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的信息添加到目标语之中的过程.”(Klaudy, 2009:104)由显化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原语文本还是目标语文本中,都是由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构成的.因此,翻译的过程就不单单是对字面意思的翻译,更多是译者去揣摩原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Klaudy对显化的分类,显化分为:强制性的,选择性的,语用的,还有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因为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属于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