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自我主体的塑型到叙述形式的探索——从女性意识呈现角度重审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女性意识   女性内视角叙述   自我形象  
描述: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重铸女性自我形象和叙述形式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对于女性写作和女性解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其所存在的不足也给女性写作及女性解放留下了一些遗憾。
从《厨房》来看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作者: 邹洁   来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死亡   女性文学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文坛上新崛起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自处女作《厨房》问世以来,她的每部小说都在日本引起轰动,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本文以《厨房》为中心,立足于小说的核心——死亡与孤独,试图揭示吉本文学世界的本质与魅力。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
作者: 柴平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孤独   萧红   死亡  
描述: 本文从平行研究角度梳理分析萧红与伍尔夫创作中孤独和死亡两大主题的异同。通过剖析中英两位女性所表现的倍受压抑的女性意识 ,阐释女性在男权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下的痛苦 ,以此揭示萧红与伍尔夫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质。
析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的孤独底色:以庐隐、萧红、张爱玲为例
作者: 贺小蓉   王安平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孤独   萧红   庐隐  
描述: "孤独"始终是女性文学不变的底色。庐隐、萧红和张爱玲更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书写孤独的典范,她们分别从时代的孤独、无家的孤独以及生命的孤独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心绪和体验。
孤独的生存体验 执著的精神追求——陈染创作论
作者: 郑崇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陈染   死亡   执著  
描述: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自己大量的文本执著地探求着女性特殊的心理经验 ,体现了明显的现代性色彩 ,为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陈染文本的整体性解读 ,揭示陈染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为女性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论丁玲小说中的“莎菲型”女性形象
作者: 张盛春   来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反叛   丁玲   莎菲型   幻灭  
描述: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繁花落尽后的深思:《百年孤独》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袁愈祯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文化   《百年孤独》   女性   繁花  
描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小说讲述了居住在马贡多小镇上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该家族中如枯枝败叶的男人们和繁花似锦的女人们一道在这块土地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的孤独
作者: 刘鹏琦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生子   现实   生死   孤独   相逢  
描述: 1992年, 村上春树发表了《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这是进入90年代后村上春树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可以说是他90年代的开端之作。 同1987年发表的《挪威的森林》 一样, 这部小说也是以恋爱为主题的。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 初” 和四位女性的恋爱故事。 通过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 叙述了“ 我” 和岛本、 泉、泉的姐姐、 有纪子四人的情感纠葛, 生动描述了四位女性的形象。“ 我” 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中学时代, 第二阶段是高中时代, 第三阶段是从大学
打破失语、瘫痪与孤独的魔咒——“睡美人”当代改写中的女性主体性构建
作者: 回春萍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瘫痪   孤独   失语   改写  
描述: 作为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睡美人"的孤苦无助和被动等待可以最大限度地唤起男性的英雄主义和骑士精神。童话叙事通过失语、瘫痪、孤独等魔咒,有效地将女性排除到他者和边缘的地位,并以此实现男女二元对立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男女形象分析
作者: 冯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孤独   物化   都市男女   小说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大多表现的是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种种病态和畸形现象。分析了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小说中塑造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性和在都市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