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85 条
-
论林白的创作转型及其女性创作路向
-
作者:
刘阳扬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叙述者
生存困境
林白小说
海红
私人化写作
女性创作
女性写作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无疑给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女性欲望的细致描写使她迅速成为了"私人化写作"、"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浓烈的自传性色彩。从《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七五》等作品开始,林白尝试把地域和历史等更宏大的主题引入创作视野之中,这一尝试在《妇女闲聊录》中达到了极致。林白采用看似散淡闲聊的新颖文体,原生态地展现了村妇木珍的自然生活,这部作品"像一株野生的植物,蓬勃、顽强,它自己拔节,按照自己的
-
两性博弈中的败者:论《钢琴教师》中的性别政治
-
作者:
刘燕
李兵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教师
男权文化
性别政治
女权主义者
克雷默
女性创作
性权力
男权意识
女性生存状态
耶利内克
-
描述:
当代奥地利先锋女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被评论称为女权主义者。在传统的男权文化书写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按照男性的欲望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同样是男性压迫女性的意识形态,而耶利内克创作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人性欲望的书写,冲破传统男权意识支配之下女性创作的各种束缚。在其作品中,女性总是在两性权力较量中处于败者地位,然而这也正是她所认为的最为真实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耶利内克本人也承认,她所创作的女性人物,总是
-
自我画像.条贯穿共和国60年女性美术的叙述脉络
-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社会主义
新时代
自画像
女性创作
艺术创作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共和国
美术学
-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陆续走上历史舞台。其时学习西画的女性多数以肖像或自画像著称,以此形成她们艺术演绎的主线索。这种现象既与西画技法训练方式相关,更与当时女性的个人主义觉醒相关;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自画像方式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创作的一种图式,一直被保存下来,贯穿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60余年的女性艺术创作之中,构成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现象。共和国60年,于女性艺术而言,是一个曲折迂回、各时期发展极不平衡的60年。自画像方式在不同历史阶段被潜在或显在地沿
-
“性别与影像:台湾女性电影与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王艳云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身份
影像学
女性创作
纪录片
跨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学术研讨会
台湾电影
-
描述:
近十几年来,台湾女性影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特别是纪录片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创作者和作品,在台湾本土、韩国、日本甚至是欧美都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女性影像与大陆的联系还比较零散,相关的研究还处于生长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台湾电影、对
-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
-
作者:
范志忠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精神家园
新时期
母亲神话
父权社会
父权制度
父权文化
女性创作
弗洛伊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范志忠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文化语境。1971年发行放映的四部纪录片《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之珍妮》、《三生命》和《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电影实践的开始;其后,诸如劳拉·穆尔...
-
二十世纪英美文坛与文化现象(四)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写作和批评
-
作者:
聂薇
来源:
英语自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性作家
女作家
维多利亚时代
女性创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史密斯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美丽和痛苦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作家。从《远
-
金庸的悖论: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
-
作者:
丁莉丽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意识
武侠小说
女权主义
悖论
女性创作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男权传统
男性神话
-
描述: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显示了金庸充满矛盾的女性观,并最终形成了他有关女性创作上的悖论:对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的双重沿袭与反叛。
-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
-
作者:
范志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精神家园
新时期
母亲神话
父权社会
父权制度
父权文化
女性创作
弗洛伊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寻找被逐者的精神家园──试论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意蕴范志忠西方女性电影及其理论,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文化语境。1971年发行放映的四部纪录片《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之珍妮》、《三生命》和《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电影实践的开始;其后,诸如劳拉·穆尔...
-
温情背后绵延的悲凉——评迟子建的《第三地晚餐》
-
作者:
孙彤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视野
男权文化
勒斯
陈青
女性创作
女性命运
人生旅途
《倾城之恋》
实利主义
迟子建
-
描述:
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文化体制逐步走向开放的当下,一批女性作家仍在执着探寻女性命运在现代社会中的跌宕起伏,书写她们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彷徨和在男权文化体制压制下的心灵压抑、扭曲及反抗,同时也对现代文化体制进行冷静的思索和审视。《第三地晚餐》所展现的依然是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在菲勒斯中心的压制下产生的精神裂变。文本中的女性形象都带有浓郁的悲剧主义色彩,她们在男权文化体制的桎梏之下,或顺从地承受,或疯狂地颠覆,或理性地抗争。但都带给她们精神上的迷失,步入生命的困境。
-
女性主义在中国
-
作者:
蒋岳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中国文化
大众文化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创作
女性艺术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如果我们一定要在今天的中国来谈论女性主义,我们会发现——我们是在自言自语。我们没有听众,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听众。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能是听众。我们处在一个多多少少有些尴尬的语境里:寻求回应,却不知道究竟要和谁去说;需要支持,却连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这是女性主义在中国,准确地说是西方女性主义在当前中国文化现况中的处境。 成为边缘的中心,成为相对的权威并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本意,但事实是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什么东方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就中国文化现况而言:在学院派的精英敏感地从西方“拿来”女性主义的同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