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书写”的主体(性)悖论
作者: 刘岩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身份   他者   父权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解放运动   女性创作   女性书写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文回顾"女性书写"的概念沿革以及该术语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译法对原有范畴所做的挪用。研究表明,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凸显,虽然为女性创作进行了话语模式和言说方式的理论化构建,促进了女性运用语言表达女性经验、女性欲望和女性诉求,但是,女性在父权文化所处的他者地位同有能力言说或书写的主体身份之间构成冲突,后现代语境中处于不断建构过程的主体身份,又由于其内部的阶级、种族、民族、地域的差异变得更为复杂而多元,加剧了女性书写的异质性内涵。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女性创作
作者: 丰杰   苏敏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经验   池莉小说   文学创作领域   学术话题   地域文化   学史   萨满文化   女性创作   文学写作   萧红  
描述: 俗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文学创作领域,地域特征与文化属性也在深深地影响着作家的秉性与创作,而作家也理所应当地成为本土文化的表达者与代言人。正是丰富的地域文化写作,成就了文学史上“京派”和“海派”的学术话题,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文学滋养。与男性创作的地域文化特征相比,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敏感细腻,沉积着更加浓厚的地缘情结。本期热点话题聚焦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女性文学写作,在地域界限和精神维度领域,分析女
人为炒作还是现实潮流?:埃及女作家谈“女性文学”
作者: 郅溥浩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男性文学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女性创作   批评家   作品   女性文学   埃及   短篇小说  
描述: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十年来埃及产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的人数超过了同时代有成就的男作家。她们的年龄介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之间。今天,她们的作品和她们的创作实践在全国各种不同的研讨会上被讨论、研究。在埃及文学史上还
一切为了文化形态的完形——兼议女性文学及其研究、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之关系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人类文明   自然性别   文化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描述: 在“世妇会”前后涌起的热潮过后,女性话题与女性言说似乎不再那样引人注意,但却洗去铅华、卸掉妆饰,将被激活的灵思向深远境界探觅。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世纪之交的女性小说、女性文学及女性批评等话题。于此推出的三篇文章,即在世纪之交的视野中,从对女性小说的集中关注,到对女性文学的独特观照,再到对女性批评的理论辨析,仿佛一条自足完满的秀外慧中的思想之链,让人羡赞其美奂美仑的思致和魅力。这里有冷凝而又动情的回眸,又有明敏而又热切的展望。其间固然各有分说、各具特色,未能也不必求取观点一律,但作者却都非常关注世纪之交中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论9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资源
作者: 李娜   王丹丹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解构主义   “后现代”   现代主义   女性创作   台湾女性小说   后现代语境   女性主义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论9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资源
网络耽美: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的复制与再现:以《凤于九天》为例
作者: 王冬梅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类型   漫画界   男权文化   叙述模式   异性恋   文学城   言情小说   女性创作   日本近代文学   性别身份  
描述: 网络女性文学中有一种特别叛逆的小说类型—耽美文,它起源于日本。耽美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是"唯美、浪漫"之意,战后被用于日本漫画界,指BL(boy’s love),后少女漫画用来描述男性同性之恋,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网络上的耽美文数量也很巨大,仅晋江文学城有20万部之多。《凤于九天》是耽美作家风弄的一部架空历史的穿越耽美小说。文章从2004年在晋江文学城连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
作者: 顾梅珑   梁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年代   女性意识   内省   姿态   女性创作   和扩张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出生  
描述: 女性写作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是90年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男性话语体系、父权制价值中心、社会化宏观叙事第一次受到了来自边缘的个性挑战。然而不同的女性群体和现实生活构成不同的特殊矛盾,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文本与审美倾向都极为相异,形成了不同的女性神话。本文以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代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姿态为关注点,总的说来,60年代出生的女性创作总体是一种躲进小屋充满哲思与隔绝的内省姿态,70年代出身的女性创作却愿意面对世俗,展现出略带孩子气的率真迷茫的扩张。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文学是一代人的心灵
从徐坤看中国当代女性创作的前途
作者: 万燕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创作   贾平凹   超性别意识   中国当代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徐坤  
描述: 从徐坤看中国当代女性创作的前途○万燕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文学发展到今天究竟有什么异趣和走向,很难用三言两语做理论的定断,似乎有中心无外延,又似乎在边缘区域轰轰烈烈,而风暴眼本身却风平浪静,但它确实如目前女性文学的佼佼者——徐坤所说,是“经历了一次...
左翼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独特形态
作者: 莲子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形态   女性意识   无性化   左翼文坛   丁玲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社会责任感   人与自然  
描述: 左翼女性文学题材与男性作家的题材出现了一种趋同现象。例如从左翼文坛上成长起来的萧红、罗淑等,从一开始就用文学作了战斗的武器,喊出了人民之声、时代之音,甚至还避免了丁玲,林徽音等所经历的由女性小我到社会大我这样一个过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现实,人与历史的宏观题材同样在左翼女作家笔下出现,甚至于女性意识还被强烈的社会参与气息淹没,呈现出一种独特形态的女性意识:无性化或雄性化。这种女性特征隐形的独特态的女性意识,在左翼这个特定时
从清代闺阁诗作看巴蜀风情
作者: 沈婷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巴蜀文化   女诗人   诗歌创作   女性创作   琴棋书画   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史   巴蜀地区   闺阁女子  
描述: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诗教首风,代有名人。宫闺才妇,县君淑人,秀才娘子,闺阁千金皆寄情于翰墨,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大有不让须眉之势,蔚为壮观。然而,学界对巴蜀地区的女性文学研究在清代似乎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古代巴蜀妇女的文学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