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蓝色的精灵: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运动的先声
作者: 王军   邱安昌   丁毅伟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特·肖班   文学运动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创作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蓝色,或许是女性文学的象征。蓝色第一次与女性文学结缘是由于法国朗布耶侯爵夫人于1610年在私宅“蓝屋”举办了沙龙。在那个法国女性辉煌的时代,沙龙成风。几乎整个法国的上流社会人士和文学艺术家都做过法国贵妇人主持的沙龙的座上客,他们在“女王”们的招待下谈...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作者: 周艳芳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作家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民族情结与女性话语——读杨曦的《翡翠河》
作者: 杨玉梅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   民族情结   女性话语   主题   女性创作   意识   女性文学   特殊性   意象世界   自觉  
描述: 本文分析了杨曦创作中的民族情结和女性文学特征,指出故乡是杨曦创作中的最重要的表现内容,构成了她意象世界中最为独特的审美内容.从杨曦创作的爱和生命的主题,以及创作风格上又可窥见到其自觉的女性创作意识和女性表达的特殊性.
选集与作品的经典化:晚明女性文学之接受研究初探
作者: 张雁   来源: 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接受研究   女性作家   女性创作   明代   作家作品   经典化   发展变化   女性文学   主要体现  
描述: 文学作品自产生之后,便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流播演变,被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审美经验和价值取向的读者所理解和批评。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文学接受。接受研究关注的不是文学文本的结构,而是对文学文本理解的历史性。这主要体现在
她们无“女书”─—《诺顿妇女文学选集》及其他
作者: 韩敏中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英国文学   男权文化   女作家   诺顿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她们无“女书”─—《诺顿妇女文学选集》及其他韩敏中SandraM.GilbertandSusanGubar,eds,TheNortonAnthologyofLiterature byWomen:TheTraditioninEnglish(NewYor...
寻找定位:女性文学研究──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
作者: 张春生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同表现   文学世界   贯通古今   女作家   妇女文学   文学创作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女性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寻找定位:女性文学研究──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张春生比起通常的文学创作,女性作品有其独具的风格和韵致。一个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硕果累累。乔以刚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以其清新的笔触、宏观的视野、缉密的分析,进一步丰富了...
女性意识·贵族化·它的困境——换一种眼光看新时期“女性文学”
作者: 彭子良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因   矛盾心理   张抗抗   审美风格   性别文化   女性悲剧   恋父情结   女性创作   张洁   张辛欣  
描述: 当新时期文学正因着时势变迁而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新的创作景观时,也许每一个理论家和读者都瞩目于特定时势条件下文学创作的“品格”,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品格”的形成,如“伤痕热”、“反思热”、“改革热”等等。也正是在这接受的遗忘之中,女性创作却悄然无声地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趋向和审美风格。及至人们注意到这种
从单纯轻盈到丰厚沉实:简评盛英的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降红燕   来源: 滇池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八十年代中期   女性作家   新时期   作家论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创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十世纪  
描述: 女性文学热是我国新时期以降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这种热不仅表现在涌现了繁富众多、色彩纷呈的女性文学作品,也表现在出现了一支与创作相伴的女性文学批评队伍。盛英就是这支队伍中醒目的一员。从八十年代初始,盛英就注重对我国新时期女性作家的个案研究和作品细读;八十年代中期着手梳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史。像一只不倦的蜜蜂,在辛勤的劳作后,终于酿出了甘甜鲜美的蜜汁:一九九二年六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盛英的《中国新时期女作家论》;三年后,盛英主编的历时九年,洋洋八十余万字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卷)由
论女性文学批评模式的建构——兼评《中国现代女作家论》
作者: 胡彦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批评模式   女作家   作家论   创作研究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现代女性文学   中国现代   审美价值  
描述: 女性文学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与对女性创作研究的审美视野的更新相适应,建立女性主义批评的呼声渐趋高涨。从普泛的文化背景来看,哲学上人们对价值多元存在的重新理性认识与确认,给文学理论和批评界以极大冲击,研究者们的审美视野得到了拓展,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女性文学的研究以前一直是个十分冷清甚至荒芜的园地,据笔者所知,对中国古代女作家的创作作系统研究的专著只有胡云翼的《中国妇女与文学》和谭正壁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话》。而为中国现代、当代女作家撰史作专项研究的著作则一本也没有。至
《觉醒》中艾德娜之死的心理分析探究
作者: 毕青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觉醒》   妇女文学   探究   女性创作   课程   代表作品   女性文学   凯特·肖邦  
描述: 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1899)是美国文学中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今天,这部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