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制度】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爱的恪守与超越:析《戈壁母亲》和《大校的女儿》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盖伟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恪守
超越
父权制度
贤妻良母
-
描述:
电视剧《戈壁母亲》和《大校的女儿》都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受传统文化熏陶农村女性形象,母亲的缺席与香火的延续使她们都步入了一个无爱的婚姻,成为父权制度下生育机器和全职保姆的代言;面对无爱的婚姻,她们努力做贤妻、良母、孝媳,成为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要求下的好女人;面对离婚,她们又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两位军嫂有着很多的共同的特点,也有着难以超越的不同点。
-
简评《女勇士》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丁云凤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沉默
父权制度
-
描述: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讲述了五个关于女人的故事,渗透了作者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她批判了封建父权制度,呼吁女性应当象作品中的“花木兰”、“勇兰”一样独立自主。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简要评述小说的女性形象。
-
一朵凋零的玫瑰花——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
作者:
李君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威廉·福克纳
女性主义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
描述: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其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禁锢和父权制度压迫的典型南方受害女性形象。本文拟从文本结构入手,剖析人物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进一步阐明女主人公爱米丽没落的贵族身份和其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道德规范的制约;同时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使女性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令女主人公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下呈现出扭曲了的可悲生存状况。
-
她们真的是魔鬼吗?:《夜色温柔》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性解读
-
作者:
王艳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父权制度
新女性
-
描述:
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夜色温柔》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均对女性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其中的女主人公经常被人们认为是"魔鬼"。我们如果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作者强烈的父权思想以及"魔鬼"们即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言人。
-
从短篇小说《灵机一动》看毛姆笔下的女性作家
-
作者:
王璐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父权制度
反感态度
-
描述:
20世纪早期英国女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已不可小觑,同时也令父权制度下的男性作家深感不安。在短篇小说《灵机一动》中,主人公福雷斯特夫人是专职作家,表面上她具有男性气质、创作多产且赞誉不断,实际上她被作者列为次等文人,她视丈夫为仆人与宠物,却最终被其抛弃。作家毛姆对此类女性形象含蓄、歪曲的刻画和嘲弄讥讽体现出他对女性、特别是当时的女性作家的反感态度,从而再次证明毛姆反女性的性别取向。
-
《莉莲的故事》中女性身份的颠覆与重构
-
作者:
陈岳红
王嵘
来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女性身份
颠覆
重构
-
描述:
《莉莲的故事》(Lilian’s Story)是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Kate Grenville)在1984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沃格尔文学奖",并奠定了格雷维尔澳大利亚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的地位;该作品刻画了一位与父权社会不断抗争,追求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勇敢女性——莉莲.辛格(LilianSinger);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女主人公莉莲颠覆传统女性形象,与父权制度不断抗争,最终重构独立女性身份的过程。
-
两个女人命运的殊途同归: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大宅门》中杨九红和李香秀的悲剧根源
-
作者:
杨晨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悲剧根源
相似之处
女性主义
-
描述:
<大宅门>是郭宝昌历时四十年创作的-部自传体小说,并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形式被人们所熟知.<大宅门>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杨九红和李香秀两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对矛盾的对象,但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二者都是残酷的封建社会父权制度迫害下悲剧人物的代表.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封建社会父权制度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是造成杨九红和李香秀二者的悲剧根源.
-
美国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布兰奇与爱米丽形象的比较
-
作者:
赵春花
张玲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布兰奇
女性批评
父权制度
-
描述:
布兰奇与爱米丽分别是《欲望号街车》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当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们无所适从,最终成为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威廉斯笔下的《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与福克纳笔下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爱米丽—这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并试探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因素。
-
从诺克林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艺术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性主義介入藝術史開始於70年代。1971年,諾克林在《藝術新聞》上發表的文章《爲什麽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揭開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序幕。她從根本上質疑了傳統藝術史關於天才和偉大藝術家的認定標凖,指出了長期以來的社會制度和機制對女性藝術家成長的限制。諾克林的理論奠定了古典女性主義理論的基礎。80年代脫穎而出的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家波洛克代表的最激進的一派,她在研究中運用了福柯、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精神分析學理論,並且十分有條理地使之服務於她的中心論題。她把女性主義藝術史的
-
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
-
作者:
张申华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街》
父权制度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提起辛克莱·路易斯的小说《大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对美国小镇的辛辣讽刺和对新女性卡罗尔的塑造。然而作者借助女主角的经历与视角,在完成他对小镇讽刺目的的同时,却在更深的角度上瓦解了卡罗尔的新女性形象。本文在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发掘出作者在刻画卡罗尔这一"新女性"的目的意图,采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他是怎样利用这些手法实现对卡罗尔话语权以及思想行为的控制,从而揭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