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圣母? 烈女?: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流变研究
作者: 柳士军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母   主体   流传变异   烈女   他者  
描述: 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融不会是完全的准确、客观。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伊凡吉琳》中女性形象流传到中国就发生了改变:伊凡吉琳本是一个"圣母"形象,富有博爱、平和、圣洁等"女神化"的光辉,而在吴宓的《沧桑艳传奇》里完全变成了"烈女"形象。这种流传变异既是两国的文化差异造就的,也是吴宓有意为之,因此不忠实的变异产生了新的意义。吴宓依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文化诉求,为中国读者塑造了一个异国的"烈女"形象。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即中西文化如何更完美地交流,如何达到文化的双赢。
超越内在的死亡——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作者: 朱传莲   来源: 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他者   马拉德夫人   内在性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他者女性形象为了真正摆脱和超越自身内在性的束缚,最终以死亡来实现女性的自由。小说中马拉德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一步步实现女性“内在性”的超越,摆脱“他者”和“他性”状态,使女性主体意识得以树立,最终用死亡来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这一点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给当代女性在实现自身内在性的超越和他者、他性状态的摆脱方面一定的启示。
繁华后的凄寂: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月份牌艺术研究
作者: 甄雯   来源: 生活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月份牌女郎   他者   突破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名关注女性主义的艺术学习者,笔者一直试图寻找一条用女性主义视角阐释艺术史上有关女性艺术形态的道路,以激发人们特别是艺术家群体对当代艺术女性形象的关注,女性主义与月份牌艺术的结合研究便是很好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科学观的立场和方法研究月份牌这一特殊时期艺术形式,从对"月份牌女郎"物化的他者遭遇和形象演变的进步性表现两个层面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分析月份牌艺术对当代广告艺术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折射出女性在艺术作品中的境遇及意义。
自我确证的艰难跋涉——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分析
作者: 蒋书羽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青春   他者   自我确证   女性  
描述: 姜文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文学而来转译生成,让更加集中的叙事线索构成了一段马小军的个人成长志,其间的女性形象恍如匆匆过客,帮助马小军完成一场"父之名"、"父之法"的自觉内化.在对"文革"的个人化历史言说方式下,电影胎带了原著小说的价值立场,又显示出矛盾和犹疑.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
作者: 陈彩云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殖民   东方主义   乔治·奥威尔   他者   《缅甸岁月》  
描述: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东方人形象来展现其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其中代表东方女性形象的玛拉美被色情化、畸形化处理。笔者试通过解读作者对东方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主人公弗洛里矛盾的缅甸情怀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及其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
作者: 陈彩云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殖民   东方主义   乔治·奥威尔   他者   《缅甸岁月》  
描述: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东方人形象来展现其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其中代表东方女性形象的玛拉美被色情化、畸形化处理。笔者试通过解读作者对东方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主人公弗洛里矛盾的缅甸情怀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及其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难以言说的王的女人——浅论阿来《格萨尔王》中妃的形象内涵
作者: 宋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阿来   他者   《格萨尔王》   女性  
描述: 《格萨尔王》是阿来用现代视角、以小说家个性化的叙事方式重述藏族史诗《格萨尔》的小说作品,作者用小说的形式把这部流传于民间的史诗提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小说除了为我们塑造了高大伟岸、神勇无比的英雄之外,让我们的眼神和视线为之停留、思想和心灵为之触动的,还有那些让我们满腹感慨却欲言又止而不知从何说起的女性形象——王的女人。
男权文化铁蹄下的“他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作者: 朱晓光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他者   二元对立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描述: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内战后南方小镇杰弗生的变迁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在男权社会下深受男权思想毒害但又试图作出抗争的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揭示父权制下男性对自然的统治与女性的统治的一致性,旨在帮助消解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为男权社会的"他者"寻找出路。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像研究
作者: 李雁劼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社会集体想象物   比较文学   他者   自由  
描述: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较为集中地出现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极大地冲击了西方的文明秩序。而吉普赛民族女性形象所独具的魅力,更直接地激发出西方人的自由欲望。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吉普赛女性形象是自由和自然的象征,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在西方文学家的笔下,吉普赛女性形像作为一种合理性的利用,这种功利性也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从《丧失荣誉》的“荣誉观”看女性的地位
作者: 欧少丽   余梅娴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荣誉观   他者   荣誉谋杀   女性  
描述: 诺玛·库尔里的小说《丧失荣誉》讲述了穆斯林社会耸人听闻的”荣誉谋杀”,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穆斯林女性的关注.该小说是当代穆斯林社会现实的反映,揭示了穆斯林女性生活现状,增强了女性意识和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文章通过解读《丧失荣誉》中的女性形象来分析穆斯林社会中男权统治者的荣誉观可见伊斯兰社会中的”荣誉谋杀”是维护父权统治的极端行为,同时折射出穆斯林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他者地位.
< 1 2 3 ... 12 13 14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