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社会集体想象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诱惑”的女人,无奈的“自愿”: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妓女和吧女形象
-
作者:
朴玉明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集体想象物
朝鲜战争
韩国女性
套话
-
描述:
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所呈现的韩国妓女形象,多被描写成“诱惑”和“自愿”为美军服务的女性形象。她们从单个的“具像”逐渐转变成被反复摹写的“泛像”,最终演变为“诱惑的女人”之套话,成为这一历史时期韩国女性有效的、固定的形象内涵。另外,韩国一些非正常年龄和身份的少年妓女和“妈妈桑”妓女,看似“自愿”卖身,实则出于求生的无奈,不得已而出卖肉体,成为美军士兵释放战争压力和消遣的工具。这些妓女形象,无论以何种面目被呈现,并非是对那段历史境遇中的韩国女性境况的全面再现,而是美国作家依据自身文化建构起来的、被西方贬低为“诱
-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吉普赛女性形像研究
-
作者:
李雁劼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社会集体想象物
比较文学
他者
自由
-
描述: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较为集中地出现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极大地冲击了西方的文明秩序。而吉普赛民族女性形象所独具的魅力,更直接地激发出西方人的自由欲望。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吉普赛女性形象是自由和自然的象征,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追求。在西方文学家的笔下,吉普赛女性形像作为一种合理性的利用,这种功利性也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