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他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 条
-
评电影《毕业生》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失真性
-
作者:
谷晓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父权社会
他者
性对象
天使
-
描述:
从男性中心意识出发,电影《毕业生》中的女性形象被塑造成为供观众窥视的性对象,失语的摆设,和隐忍克制的“天使”。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被物化成为父权社会中男人居主导地位的“他者”,始终处于受支配和从属的地位,而无法确立真实的自我身份。本文根据女性主义理论,来探讨《毕业生》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失真性。
-
英雄时代的女性——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地位及其启示
-
作者:
赵晓
韩琳琅
来源:
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他者
荷马史诗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于那个英雄时代的女神与妇女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女神还是女人,她们女性意识都还没有萌发,处于屈从和附庸的地位,女性用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被缚在男性的尺度之上,成为了男性的“他者”。
-
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
-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画皮》
他者
魔鬼
天使
-
描述:
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以及女性自我的分裂。
-
《跳蚤》背后的故事
-
作者:
王含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他者
约翰·多恩
《跳蚤》
女性形象
-
描述:
《跳蚤》通篇单一的男性声音的表征触动我们对其话语对象进行思考。约翰.多恩蓄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声音和视角,入木三分地传递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观,隐藏的是妇女失去话语权的事实。立足于《跳蚤》的语言学研究,联系当时英国社会文化状况,借用叙事学、女权主义文论及福柯思想的相关理论,论证该诗在批判西方理性至上,颠覆他者边缘地位主题上的积极价值。
-
病态的他者
-
作者:
暂无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他者
恋父情结
《所罗门之歌》
弗洛伊德
-
描述:
露斯是《所罗门之歌》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她是中产阶级黑人女性的代表。本文主要运用波伏娃和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从露斯的他者地位及恋父情结两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人生,进而探讨她的形象的重要价值。
-
病态的他者:《所罗门之歌》中露斯形象浅析
-
作者:
崔丹丹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他者
恋父情结
《所罗门之歌》
弗洛伊德
-
描述:
露斯是《所罗门之歌》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她是中产阶级黑人女性的代表。本文主要运用波伏娃和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从露斯的他者地位及恋父情结两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人生,进而探讨她的形象的重要价值。
-
艾米莉·勃朗特藏在人物身后的性格
-
作者:
余小蕊
来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自我
本我
呼啸山庄
超我
-
描述:
艾米莉·勃朗特将自己隐藏在小说《呼啸山庄》的深处,通过研究小说的女性人物可以找出艾米莉藏在人物身后的性格。凯瑟琳代表了艾米莉的“本我”,小凯西代表了“自我”,奈莉代表了“超我”。但是没有“他者”的存在自我意识是无法单独出现的。所以凯瑟琳的“异化”和伊莎贝拉作为“他者”的存在才能完整地揭示出艾米莉地性格。
-
父权制社会中的“他者”——《耻》中女性角色分析
-
作者:
吉曼青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他者
女性角色
《耻》
女性主义
-
描述: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举成名。其笔下多数女性角色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与控制。《耻》是库切的经典作之一,使他第二度获得英国布克奖。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他者”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中的四位主要女性人物,分三章论述了索拉娅、贝芙·肖、梅拉妮和露茜这四位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生活上、思想上和精神上处于“他者”的地位,说明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揭示《耻》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的意义。
-
女性题材美剧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女性主体建构研究
-
作者:
金晓聚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主体建构
女性题材
美国电视剧
女性主义
-
描述:
21世纪以来,以女性人物为主角,以现代独立女性的立场结构故事,以女性观众为主要收视定位的女性题材美剧大量涌现,其众多文本与大众文化复杂的交互影响力不可忽视。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类女性题材美剧文本的分析,揭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文化内部女性主体的建构策略和特点。
-
男性自我的折射与催化:福尔斯小说中的贞女形象研究
-
作者:
张晓华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射
贞女
他者
荡妇
自我
-
描述:
福尔斯在小说中大多描述了男性人物寻求自我的过程,其中女性起到了引导者和催化剂的作用。但是通过分析他作品中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表明,他并非是自己宣称的女性主义者。本文主要探讨作为贞女的女性人物米兰达对男性自我的折射,并揭示福尔斯对待女性人物的暧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