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 烈女?: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流变研究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柳士军
【刊名】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资助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WWB002);河南省社科联项目 (SKL-2011-1515)
【摘要】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融不会是完全的准确、客观。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伊凡吉琳》中女性形象流传到中国就发生了改变:伊凡吉琳本是一个"圣母"形象,富有博爱、平和、圣洁等"女神化"的光辉,而在吴宓的《沧桑艳传奇》里完全变成了"烈女"形象。这种流传变异既是两国的文化差异造就的,也是吴宓有意为之,因此不忠实的变异产生了新的意义。吴宓依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文化诉求,为中国读者塑造了一个异国的"烈女"形象。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即中西文化如何更完美地交流,如何达到文化的双赢。
【年份】2012
【期号】第3期
【页码】69-7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新女性”形象的实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嘉莉妹妹 作者:赵一娜 年份:2007
- 2、从他者到主体——论《荆棘之城》中莫德的女性主体意识 作者:黄漫 年份:2014
- 3、《新婚的一对》中的人物主体性建构 作者:陈靓 年份:2011
- 4、他者·象征·主体:评《新婚的一对》中的人物主体性建构 作者:陈靓 年份:2011
- 5、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权主义倾向 作者:孟蓓蓓 年份:2007
- 6、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作者:黎会华 年份: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