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韩国现代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新变化
作者: 王媛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剧   韩剧   突破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着重选取了2010—2015年的43部韩国现代爱情剧中女性角色为样本,借助内容分析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对这些女性角色家庭背景、职业及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学者已经统计所得的2000-2009这十年的数据进行比较、阐述该类剧集中女性形象的突破
试说《衍波词》中女性形象的描写
作者: 廖爱凤   王奕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衍波词   突破   女性形象  
描述: 《衍波词》对女性的描写,很大程度上继承《花间》的手法,这是对“词为艳科”传统的肯定。同时王士禛对女性的描写,又有所突破,主要表现为注重神韵,讲究生香真色;对青春和爱情歌颂;对女性才华的赞赏及对不幸女性的同情。
浅析《幽灵之家》中女性主义视角的体现
作者: 王柏涵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思想   突破   魔幻现实主义  
描述: 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最后一部作品,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力作之一《幽灵之家》一经出版便轰动了世界文学界。其宏伟的视角,细腻的描写让现实在魔幻的笔法下熠熠生辉。然而该作品最独具一格之处在于丰富的女性形象刻画以及通过她们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旨在从多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幽灵之家》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山楂树之恋》:纯之“不纯”
作者: 刘立山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张力   情感诉求   突破   纯爱  
描述: 近年来,张艺谋在拍摄了若干商业大片之后,以《山楂树之恋》为2010年中国电影注射了一针情感兴奋剂。该片试图以一种唯美的方式来讲述背景年代的纯真爱情,给观众呈现出一种清新之感,但是从影像运用和表意技法层面审视该片,张艺谋在背景择取、人物关系和女性形象等层面并没有达到期望中的重大突破
突破与回归:从两种女性形象的塑造,看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作者: 艾军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态   蒲松龄   突破   回归  
描述: 从《聊斋志异》中两类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探明蒲松龄两种不同走向的文化心态:一方面是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强烈渴望,呈现出个性自由的倾向;一方面又表现出软弱无能、无可奈何的卑微心态,表现了对封建伦理的认同,回归到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框囿之中。这种情与礼的冲突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丁玲小说的突破与开拓
作者: 朱晓镜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开拓   突破  
描述: 在新文学发展中 ,女作家竞相出现。丁玲不仅以其创作的当代性 ,笔致的从容和风格的深厚突破了女性文学的狭小格局 ,而且以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生活的出色才华 ,塑造出从前期的孤独感伤的女性形象到后期的坚毅执著的女性形象 ,这种变化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从而使丁玲成为左翼文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北京世妇会遗产与女性文学的责任
作者: 黄发有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瓶颈   突破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为女性文学繁荣的重要历史契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世妇会前后的高潮之后,其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乡村女性的被遮蔽状态,追逐潮流的同质化书写,是有悖于平等和发展的世妇会原则的文学现象。进一步阐扬北京世妇会的精神遗产是女性文学的责任,而女性文学要应对时代挑战,应当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即确立以个人性为本位的人间情怀,建构以独立性为基础的平等对话,追求以审美多样性为前提的文学回归。
作为女性文学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
作者: 张海燕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   突破   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女作家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体现了女性文学作品的特点,但又从狭隘片面的女性立场转向了客观全面的人的立场,从而突破了狭隘女性主义的局限,成为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里程碑。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对女性成长的深度书写
作者: 张海燕   白英丽   来源: 焦作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小说   黑人女性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   突破  
描述: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突破以往黑人文学关注男性成长的传统和种族、性别的界限,凸现了一名黑人女性成长所具有的广泛积极意义,成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中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从夏目漱石代表作品分析其两性观念
作者: 王佳雯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夏目漱石   两性理想   突破  
描述: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大多以“两性关系”为基础构建故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前后三部曲(《三四郎》《从此以后》《门》《春分之后》《行人》《心》)以及晚期作品《道草》和《明暗》。这些作品刻画了一系列带有时代印记、个性鲜明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塑造了几段苦涩悲凉的情感故事,展现了男女两性在爱情或婚姻关系中呈现出的不同特色。这些作品代表了夏目漱石小说的最高成就。面对两性问题,夏目漱石始终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他的思索和进步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忠实地得以反映,他的两性观念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