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萍】搜索到相关结果 575 条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张爱玲与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郑龙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可以被看做这一时期东西方女性文学创作的代表。两者在作品中都使用大量篇幅去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各自国度都受到了热烈追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于两位作家所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有显著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然而,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仅有一篇名为《浮华世界凋零的玫瑰—菲茨杰拉德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异化形象》,主要从环境、爱情、婚姻、亲情及母性
-
试论近代英国女性形象的变化
-
作者:
王萍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史
女性形象
英国妇女
-
描述:
试论近代英国女性形象的变化 英国近代的历史是英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成为统治阶级;工业革命取得了胜利并为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富;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中进一步扩张,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美名;而这些因素又进一步为英国带来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 详细
-
“三言”爱情小说研究
-
作者:
刘萍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梦龙“三言”爱情小说
艺术成就
人物群像
思想倾向
-
描述:
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翘楚,其中爱情小说计有58篇,最能代表“三言”的艺术成就。学术界对“三言”爱情小说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前代的研究成果,力求对“三言”爱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三言”爱情小说的思想倾向。即主张以情抗理、自由结合,主要体现在打破门户之见和肯定情欲的合理性;张扬出于至情的贞节观,既主张女性要守节,又表现出新的贞节观念;对负心薄幸的行为加以谴责,并将矛头直指封建传统婚姻制度;提醒世人警诫色欲,珍惜性命。第二部分,论述“三言”爱情
-
韩愈柳宗元墓碑文研究
-
作者:
张絮萍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墓碑文
文学贡献
文学特征
韩愈
文献价值
柳宗元
-
描述:
本文以韩愈和柳宗元所创作的墓碑文为研究对象,整篇论文的正文部分分为三章,分别从韩柳墓碑文的创作情况、文学特征、文学贡献和文献价值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第一章梳理韩柳墓碑文的创作情况。韩愈的66篇墓碑文大致可以分为亲属类、友朋类、慕名乞铭类及女性类四类。柳宗元的63篇墓碑文可以分为族人类、同僚类、文人隐士类、释道类以及女性类五类。分析韩柳墓碑文的碑主身份,可以看出二人在释道碑的创作及碑主社会身份的差异上有较大不同,柳宗元创作了为数不少的释道碑,而韩愈则一篇也没有;柳宗元的墓碑文碑主身份十分复杂,且大部分为下
-
严歌苓小说中人性与历史的交织
-
作者:
张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交织书写
人性
历史
严歌苓小说
-
描述:
严歌苓一直坚持在真善美之光的笼罩下面向人性和历史写作,这种坚持在19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中历史精神和人性精神逐渐暗淡的背景下,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本文从人性与历史交织书写的角度入手,对严歌苓小说以及相关中国当代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严歌苓小说的风格特色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严歌苓小说对人性和历史交织书写的起点,是华人和移民的双重身份带来的文化感受,这种感受决定了她的写作立场,即深入国内外生活经验和人性现实,融汇中西方文艺理念,来回望中国历史中个体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立场上构建起的文学世界,成就了一隅无可复制
-
乌利茨卡娅的《黑桃皇后》与普希金同名小说的对比分析
-
作者:
卢金萍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桃皇后》
善与恶
乌利茨卡娅
普希金
-
描述: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乌利茨卡娅的《黑桃皇后》与普希金同名小说的对比分析。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1943—)—俄罗斯当代女作家。199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索尼奇卡》为她带来很高的知名度。此后,乌利茨卡娅跻身当今俄罗斯文坛最受欢迎和最流行的作家之列。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众多知名文学奖项得主。她的作品被译成约25种文字在境外出版。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对当代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有重大影响。她继承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在创作中十分关注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命运。她的小说《黑桃皇后》被收录于小说集《黑桃皇后及其他
-
《玉台新咏》中的女性服饰风俗初探
-
作者:
梁艳萍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外原因
服饰风俗
《玉台新咏》
-
描述:
“美”是一个永恒的字眼,美丽的事情总能带给人们心灵和视觉的享受。一谈到“美”,古今的迁客骚人总是乐此不疲地把它与女性联系起来。虽然在历史上有赞美男性容貌的文字,比如《世说新语》中潘岳每次出游总是满载爱慕之果而归,世人围堵卫玠以致使他过度劳累而死。但由于历来文人已经把“美”这个字眼阴性化,使得一说起男性美来,不免有些“断袖之癖”的嫌疑。《玉台新咏》(收录汉末至梁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部吟咏女性的专题诗集,它囊括了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女性情思,展示女性柔美,自然也有男女之情的描绘。作为编者的徐陵在书中不仅
-
20世纪20-40年代改良旗袍与上海社会
-
作者:
初艳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改良旗袍
消费文化
近代上海
符号
-
描述:
改良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上海社会的女装样式,至20世纪40年代末渐渐淡出当时妇女的日常穿着。改良旗袍成为近代上海妇女社会地位及时尚变化的历史记忆。清末,经过长期的统治与漫长的社会变迁,满族妇女的旗袍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代表上层高贵与典雅的服饰,这种符号化的服饰语言的形成是近代旗袍复兴中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近代上海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为改良旗袍在上海复兴提供了条件。改良旗袍不仅是当时上海妇女的名片,也是上海风情流行的媒体。改良旗袍的出现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妇女身份的重塑。20世纪2
-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梦幻性及其根源
-
作者:
王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宇宙观
诗歌
梦幻性
爱伦·坡
-
描述: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诗人和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广泛研究。对爱伦·坡的诗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即女性、美、死亡和音乐性主题,而对另一个重要主题—梦幻性主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爱伦·坡为数不多的诗歌创作中,就有4首以“梦”为标题,而其余诗歌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梦幻性”这一特征。其梦幻性主要体现在诗歌主题、诗歌背景或诗歌氛围中。论文着眼于爱伦·坡诗歌中的梦幻性特征,研究其诗歌作品中的梦幻情结及其产生根源。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论,介绍作家爱伦·坡的文
-
CDA框架下的英语教材性别歧视研究
-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批评语篇分析
英语教材
内容分析
-
描述:
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认可、学校教育教学主要依据的教材,是一种文化资本,传递和复制着社会文化,同时也受其规范和制约,社会文化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总是不可避免地渗透在教材中。教材也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正统”而“权威”的,特别对于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材的中国学生。 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了三套最新的、由权威出版社出版、当下最广泛使用的英语教材作为文本分析对象,它们分别是《牛津初中英语》(共6册),《高中新世纪英语》(共5册
<
1
2
3
...
36
37
38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