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淑女的反叛: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董丹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双重性   简.奥斯丁  
描述: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名伟大作家。奥斯丁终身未嫁,和她的家人一起度过了平淡的一生。写作填补了奥斯丁生命中的空白,使她的人生变得格外丰富多彩。在短短四十二年的平静生活中,奥斯丁共创作了六部小说和三个未完成的故事片段,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自奥斯丁逝世以来,她的作品被翻译成了许多国家的文字,有些甚至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而频频出现在了银幕上,从而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电影《成为简•奥斯丁》甚至把奥斯丁本人的生平经历搬
女性视域中的绅士和骑士们
作者: 张香萍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镜像中的“他者”   男角   女性意识   奥斯丁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出现正处于英国小说青黄不接的时期。简·奥斯丁凭借她对文坛前辈的继承和她卓越的个人才能,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不同于她之前的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权视角,其作品以女性的视角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在奥斯丁的艺术世界里,不光只是那些独具魅力光芒四射的女性,还有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与这些女角共同撑起了奥斯丁的艺术世界,即便他们塑造的不如女性角色那样受到关注,他们其中有一些男角,尤其是女性作家笔下的男角仍然是很有个性色彩的,比如达西先生
“阿诗玛”与“刘三姐”的影视传播研究
作者: 王淑萍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mmunicate   ma   Ethical   Shi   Film   and   television   Ah   Liu   Sanjie   Culture  
描述: 在云南,“阿诗玛”最初是一个民间故事传说,现在已经成为云南民族文化最响亮的品牌之一,由民间故事和影视作品传播所引发的阿诗玛文化现象已经涉及到多方领域。在广西,“刘三姐”三个字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典型意象,它所传达的信息已远远超越其有形的存在,对广西民众的现代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阿诗玛和刘三姐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由影视传播引发的文化现象。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阿诗玛现象与刘三姐现象有很多相似性和规律性可探。本论文以涉及阿诗玛和刘三姐的影视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
走向内心深处的花园
作者: 周利萍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合理前景   生存困境   女性意识   人物类型   铁凝小说  
描述: 铁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从刚开始登上文坛到现在,她就以斐然的创作成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地引起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力图通过铁凝小说的文本分析论述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从而推动人们对铁凝小说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铁凝小说的女性人物的创造分为三个时期,香雪时期、玫瑰门时期和大浴女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女性形象从单纯到复杂再到丰满,构成了一部曲折艰难的女性成长史。面对着女性生存的艰难,铁凝认为女性生存困境主要来自于社会和女性自身。从社会方面来讲,男女两性在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女性不得不承受着来自于生存、生
走出无光的所在
作者: 林桂萍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系   张爱玲   宗法父权   冲突  
描述: 张爱玲是一位传奇作家,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孤独冷漠的生活,始终是悬绕在读者心间的一个迷。注定她的作品比较悲观,没有塑造英雄。而是以其独特的心理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塑造一系列另类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张小说中各种女性之间的关系:婆媳之间、母女之间、姐妹之间、妻子之间和第三者之间及其他关系,探讨特定时代、社会中女性之间的冲突,反思女性被压抑、扭曲甚至变态的根源,感悟作家凄艳、尖刻文笔下对女性世界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冀。
两性关系的文学思索:张洁小说《无字》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刘月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的本质   解构爱情   女性的命运  
描述: 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女作家张洁呕心沥血、历时十二载完成的长达八十万字的浩浩长卷。笔者认为,这是作家创作以来最好的作品,此作体现出了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在此作中,作家从女性视点出发,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对以往的爱情神话和男人神话进行了“解构”,进而批判了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并试图寻求女性生存的光明出路。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对《无字》进行解读,得出以下结论:一、三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女性主义叙事内容之一是为女人立传,通过对女性形象的自我书写,使女
扶桑人物形象的嬗变——基于《扶桑》英译本的个案研究
作者: 黄芳萍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操纵   扶桑   人物形象   删除  
描述: Dukate在翻译操纵学派的基础之上,认为翻译是一种操纵行为,并且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译本产生前阶段、译本产生阶段、译本产生后的阶段。此外,操纵的方式包括:删减、添加、替换、简化,出于政治、道德原因,删减常常被用作一种翻译策略。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删减必不可少,但过多的删减会改变作品的风格,甚至会改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历史小说《扶桑》是严歌苓的代表作,故事的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的旧金山唐人街,讲述中国窑姐扶桑与白人少年克里斯之间朦胧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扶桑》的英译本The Lost Daughte
《秋水堂论金瓶梅》研究
作者: 李运萍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慈悲   《秋水堂论金瓶梅》   身体   田晓菲  
描述: 哈佛学者田晓菲立足当代女性读者的视角对《金瓶梅》进行了区别于传统视角的解读,她不拘泥于专业学术对论文的要求,不受制于文本原作者的思想倾向,更多的是尊重于文本本身,关注文本的细节和情节设置,从新批评之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立足女性视角及感知女性身体三个方面揭示并展现了《金瓶梅》中众生的悲哀之处,尤其是书中女性人物的可怜之处,从而唤起读者的同情及慈悲情怀,进而希望读者能从书中人物的际遇和命运联想到自身,从书中人物的作为和结局下场中省思自身,以达到修身、净化的目的。本文选择田晓菲的评述文章《秋水堂论金瓶梅》为论析
从对立到共存--《达洛维夫人》中的二元对立因素分析
作者: 苗秀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弗吉尼亚·伍尔芙   绵延   《达洛维夫人》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直处于文学评论的中心。 许多批评家曾经从女性主义、现代主义,或者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她的作品,还有一些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在所有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中, 二元对立的研究也一直吸引着评论界的关注。作为伍尔芙成熟时期的作品,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对二元对立做出了清晰的阐释。 二元对立是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显著特征, 它帮助我们确立世界观,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识别差异。我们从小就下意识地,甚至不知不觉地遵照这些二元对立,成年后继续在脑海中对呈现在
乔治·爱略特:一位女权主义先驱
作者: 宋萍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乔治·爱略特   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叙事学  
描述: 乔治·爱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长期以来,评论家认为爱略特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其将现实主义小说技巧运用在小说创作中并率先采用了心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自爱略特创作《米德尔马契》以来,爱略特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对女性的陈述越来越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但是,评论家们要么将爱略特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归结为作者本人对父权制文化的矛盾情结,要么归结为女性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他们没有深入探究作者生活和文本生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基于前人对爱略特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叙述方法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后现
< 1 2 3 ... 37 38 39 ...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