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徐静蕾电影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杜萱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静蕾电影   两性对立   女性特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中国电影日益繁荣的发展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徐静蕾、李玉、马俪文等一批出生于70年代的女导演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徐静蕾凭借其独特的才华,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华丽转身。在她自导自演的五部影片中,徐静蕾通过其女性的性别优势,带着对女性关怀的目光,重新审视社会中存在的两性关系,呼吁女性应该具有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意识。她把镜头对准了寻常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及不同层次的女性,为我们展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的思想及其自我自觉意识发生的巨大变化。一个个鲜活且不落窠臼的女性形象成为其徐氏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获成长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小雪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巴尔加斯·略萨   女性形象  
描述: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当代文坛最具权威的拉美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以结构的新颖见长,被许多评论家称为结构主义大师,2010年瑞典皇家文学院颁发给他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综观他长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淡去“中心”男性人物形象后,作品中剥落出的女性形象也颇为丰富,极具表现力和张力。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以及心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解读巴尔加斯·略萨小说中女性形象。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细致入微地分析,试图探讨巴尔加斯·略萨的女性观和
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 张超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中西对比   中国明代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以女性形象作为符号来研究具有多重且深沉的意义,女性形象无论是从历史、社会、政治、权力、性别还是艺术表现角度切入,其都被赋予了无穷的意义与想象。它神秘、暧昧、难解且具有高度的宗教性以及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特质,自古以来就令人们深深着迷,不仅成为艺术的擅长表现对象,更是中西艺术的重要精神指标。本文以绘画中女性形象为轴线将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是因为中国明代和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上基本处在同一阶段,在中西绘画史上具有代表性,也是对后世的绘画影响较深的两个时期。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绘画上有许
“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孙倩倩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聊斋”影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三言”爱情小说研究
作者: 刘萍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梦龙“三言”爱情小说   艺术成就   人物群像   思想倾向  
描述: 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翘楚,其中爱情小说计有58篇,最能代表“三言”的艺术成就。学术界对“三言”爱情小说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前代的研究成果,力求对“三言”爱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三言”爱情小说的思想倾向。即主张以情抗理、自由结合,主要体现在打破门户之见和肯定情欲的合理性;张扬出于至情的贞节观,既主张女性要守节,又表现出新的贞节观念;对负心薄幸的行为加以谴责,并将矛头直指封建传统婚姻制度;提醒世人警诫色欲,珍惜性命。第二部分,论述“三言”爱情
孙周影视作品研究
作者: 段薇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周   人文关怀   影视作品   风格  
描述: 第五代导演在影视界一直备受瞩目,时至今日,他们带来的震动与巨变还在继续当中。孙周导演虽然不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但是他特殊的成长经历也造就了独特的一片景致,为中国的影像世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他的每一部影视作品都坚守内心,始终不愿放弃对人文内涵的展现,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也收获了许多证明自己实力的奖项。本文致力于通过分析孙周导演的影视作品,把握其在影视道路上风格的形成与转变,系统的梳理发展脉络,他的独特性也就一目了然,希望能够对于其他学者的研究与创作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绪论当中,主要介绍
寒声剧作研究
作者: 李业子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寒声   特征   意义   剧作  
描述: 寒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剧家、戏曲音乐理论家、研究员,主要集中于戏曲音乐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合理地将传统戏曲剧本和山西地方戏曲特点相结合,成功的改编了多个经典戏曲作品,并根据生活和时代的特征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寒声生于旧社会,成长在动荡中,颠沛的生活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题材。寒声作品创作主要分为:经典戏曲改编,如《打金枝》;战争题材剧,如《铁流战士》、生活剧,如《衣锦荣归》、神话剧,如《晋水咽》四种题材。这些作品描写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
王爱爱戏曲表演艺术研究
作者: 史玉秀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晋剧   王爱爱   表演   女性形象   爱爱腔  
描述: 王爱爱是我国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晋剧皇后”。在她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形象,同时她创立的独树一帜的“爱爱腔”在山西大地乃至全国广为流传,可谓是戏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本文从王爱爱的学艺生涯入手,着重对她的表演风格来源、唱腔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女性人物塑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绪论里面以重要的晋剧演员为线索对晋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勾勒。第一章叙述了王爱爱跟随奶奶筱桂花艰辛的学艺过程。在戏曲舞台上崭露头角之后继承了前辈艺人的唱腔精华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独特的体悟,最终
王秀兰及其表演艺术研究
作者: 范楚乔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表演艺术   蒲剧   王秀兰  
描述: 王秀兰(1932年——至今)是20世纪蒲剧史上著名的旦角演员,建国后蒲剧“五大名演员”之一,祖籍山西省朔县,今运城市人。王秀兰自幼随母亲寄居西安,八岁登台演出,人称“八岁红”。九岁退学正式拜原筱亭为师,成为班社演员,后成为“虞风社”的当家花旦,“几与阎逢春等名家齐名”①,享誉晋陕豫地区。建国后参与传统剧目的改编和现代戏的排演工作,并主演了戏曲电影《窦娥冤》和《涧水东流》。多次参加蒲剧的全国巡演,将蒲剧演出带到各地,为蒲剧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王秀兰悉心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发展蒲剧教育事业,
战争影响下的伊拉克妇女发展研究(1980-2012)
作者: 贾宏敏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拉克   妇女发展   现代战争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拉克经历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此三场战争都是现代化战争的典型代表。三场战争在将伊拉克城市变得满目疮痍的同时,也对女性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在带给女性巨大身心伤害的同时,战时社会规范的崩溃也使女性的社会性别发生了巨大变迁;受战时经历的影响,女性开始在战后社会重建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以发生在伊拉克的三场现代战争为例解读战争影响下的伊拉克妇女发展问题,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当代伊拉克妇女问题,对于全面了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首先回顾20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