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严歌苓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艳梅
潘婉莹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歌苓小说
女性形象类型
-
描述:
对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研读和思考,分析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类型,从而介绍她的作品的女性形象特点。
-
论严歌苓小说的悲剧意识
-
作者:
袁媛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意识
严歌苓小说
-
描述:
严歌苓是当今海外华人文坛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创作,时至今日已近30个年头。她笔耕不辍,作品不断,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态。通读严歌苓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严歌苓是一位有着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家。在她50多部中、短篇小说和10多部长篇小说中多有对人类各种悲剧的表现。探讨人类生存困境,展示人的生存和精神层面的各种悲苦便构成了严歌苓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拟从悲剧意识的角度入手,运用具体文本分析以及个案细读的方法,对严歌苓的小说进行深层探索,探究其作品中悲剧意识的渊源,分析其小说中悲剧意识
-
严歌苓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浅论
-
作者:
胡清
宋丹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改编电视剧
-
描述:
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是电视剧剧本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跨媒介转换中,2009年以来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幸福来敲门》和《第九个寡妇》热播于各大卫视黄金剧场,且好评如潮。严歌苓注重"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遵循小说与电视剧题材的审美通约性,浑圆立体的女性形象则是其小说与改编电视剧永恒魅力所在;而她自觉地在小说中运用影视叙事元素是跨媒介转换成功的保证。
-
严歌苓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周茜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男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
描述:
作为海外华人文坛的代表,严歌苓作品不仅深受华人的喜爱,在海外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既塑造了大量善良、温顺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塑造出一些生存背景与性格各异的男性形象。本文主要针对严歌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
-
严歌苓小说动物意象的生态女性主义旨归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严歌苓小说
动物意象
-
描述:
严歌苓小说中丰富的动物意象揭示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动物意象作为人与自然联系的“中间物”而成为作品中人性与兽性的矛盾体,这种存在与女性——自然的天然联系密不可分,从而与城市化进程无缘;母性、雌性中孕育着关爱的伦理观念,这将是人与自然和谐之路的依据;动物意象的多样语言表述渗透了女性经验的真实。 生态女性主义伴随着人类环境生态问题的加剧,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的发展而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从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埃奥本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已经从一种哲学理论探讨过
-
女性视阈下严歌苓小说的人物形象
-
作者:
易庭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精神内涵
两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
描述:
的爱情观、交融并存的文化观及“性本善”的人性观,这无疑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严歌苓的内心世界。第一部分:1、性别意识的
-
严歌苓小说中人性与历史的交织
-
作者:
张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交织书写
人性
历史
严歌苓小说
-
描述:
严歌苓一直坚持在真善美之光的笼罩下面向人性和历史写作,这种坚持在199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中历史精神和人性精神逐渐暗淡的背景下,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本文从人性与历史交织书写的角度入手,对严歌苓小说以及相关中国当代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严歌苓小说的风格特色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严歌苓小说对人性和历史交织书写的起点,是华人和移民的双重身份带来的文化感受,这种感受决定了她的写作立场,即深入国内外生活经验和人性现实,融汇中西方文艺理念,来回望中国历史中个体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立场上构建起的文学世界,成就了一隅无可复制
-
论严歌苓小说人性主题的开掘
-
作者:
姜甜甜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人性主题
女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意象
-
描述:
严歌苓是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她总是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她笔下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灵动而鲜活、充满执念。他们是活在严歌苓面前的主角,同时他们也是活在读者心中的主角。然而,我们不难看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背后,暗藏的是严歌苓对人性的清醒认识,同时也有对历史现实的敏感体察。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人性主题”为重心,分别从人性化主题蕴含、女性形象塑造、男性形象塑造、意象的营造等层次展开论述,努力系统、全面地研究严歌苓小说的深刻主题和艺术特色。论文共分五
-
“故事新编”--论严歌苓小说的影视改编
-
作者:
许思薇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视元素
路径
影视改编
严歌苓小说
艺术独立性
-
描述:
对小说影视改编的研究与探讨是近年来跨学科的新兴研究,也是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严歌苓是位多产的女性作家,也是作品一直畅销不衰的名家,她的小说被频繁地改编为影视剧,播出后迅速轰动全国,深受广大观众的热捧。作为当代文学与影视联姻的一个典型人物,以严歌苓为模板来分析文学与影视间的“故事新编”,能够让我们窥视影视改编的路径及内在因素,并由此探究影视改编的成就与限度。事实上,影视对于小说的“故事新编”,不应该只是制作手段的改变,而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再创造过程。论文绪论部分介绍了影视与小说的关系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他者形象
-
作者:
魏娜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形象
自我形象
严歌苓小说
身份认同
拯救
-
描述:
著名美国华文文学作家严歌苓先后创作了《天浴》、《少女小渔》、《扶桑》、《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寄居者》、《金陵十三钗》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小说故事性强,文笔优美,雅俗共赏,备受欢迎。由于严歌苓的留美背景和国际性的视野,她的小说题材多样,小说人物中出现了很多外国人,有美国人,也有日本人。这些外国人表现出了与中国人不同的异质形象——他者形象,显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这些异国异族形象折射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写作者本人及所在民族、国家自身的形象特征。从跨种族、跨文明的视域研究他者形象可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