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基于中美部分主流报纸的跨文化解读
作者: 吴越民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新闻   跨文化解读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内容的限制以及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的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体育人物报道的现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相关机制和政策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
“病态美”的文学呈现与指真
作者: 郭守运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美人”   阉割   文艺美学   “病态美”  
描述: 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的文学作品中 ,“病美人”、“文弱书生”之类的文学人物形象和文人女性化自喻艺术手法频频出现 ,说明一种“病态美”充当着文学和日常审美倾向的主流之一。不仅是在对女性和女性形象的审美上 ,在对男性和男性形象的审美上以及在整个传统文化的美学视野中 ,都普遍存在着崇高品格缺席而“病态美”泛滥的现象。对“病态美”现象的分析与解构 ,可以促进纯粹而抽象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的综合研究
教育男生和女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启示
作者: 苏珊·麦吉·贝利   周鸿燕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成见   控制性假设   平等性别教育  
描述: 性别平等教育长期被视作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性别平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阶级、性别与民族关系交融的多重身份: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妇女的阶级分析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重身份   阶级划分   无产阶级妇女  
描述: 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对中国妇女的阶级划分可知,无产阶级妇女是凝聚阶级、民族与性别多重关系的概念;阶级分析是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进行革命动员的方法,是制定妇女解放方针政策的依据;无产阶级妇女的概念对当时中国妇女主体身份的建构具有一定意义。
从闺内吟咏到闺外结社: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突围之路
作者: 袁志成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内吟咏   闺外结社   突围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受封建男权思想的压迫和桎梏,其追求自由突围之路颇显独特。闺内夫妻之间诗词吟咏,稍有违礼即受到封建文学批评家的严厉声斥。明清之际,随着经济发达,江南文人望族日增,女性文人增多,她们开始在家族内部进行酬唱应和,向封建统治者发出信号强烈的挑战之声。随后,女性文人走出闾巷里中,结伴组社,甚至跨地域组建文学社团,其视野亦由以往之闺中而转向广阔社会,从而实现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追求自由、抒写真情的突围之路。
论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及其矛盾
作者: 严壁   王宏维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高校   矛盾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大部分处于自发、自生的状态,尚未列入常规课程的评估和建设体系;因内在和外在的原因,这一课程本应具备的社会批判立场及理论背景被不同程度地稀释和曲解。对此,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须努力解决好三个主要矛盾:国(海)外女性主义与本土化女性主义在学理背景、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实用性、应用性女性课程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在政治主旨与技术性之间的矛盾,教学中理论与社会行动之间的矛盾。
依附与背离:宋若昭诗文探幽
作者: 郭海文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若昭   唐代   女性文学  
描述: 宋若昭是唐代著名的女学士,有《女论语》、《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和《牛应贞传》等作品传世。宋若昭既是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才女,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她既在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之前、与同时期的文人为文章由骈而散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另辟蹊径为另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女树碑立传;她既是与德宗唱和相属时写应制诗的御用文人,其诗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女性特点。宋若昭的诗文是一种依附与背离相结合的体验,其作品既是对男权社会主流文学的模仿,也是性别意识觉醒的自然流露;既是安史之乱后朝廷恢复儒教的表现,又可视为初盛唐时期女权张扬的余绪。
性别平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阈
作者: 林妙珊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   平等教育   平等意识   女性学   社会性别话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女大学生  
描述: 社会性别平等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性别与教育问题更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包含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这既是回应现实的需要,体现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一个向度,又是批判与否定,按照某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去塑造与培养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向度。
从性别视角看中国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悖论
作者: 郭海鹰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异性恋   现当代女作家   男权中心主义   书写   性别视角   女性写作   女同性恋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总被认为是女性颠覆异性恋霸权、反抗男权中心主义的一种方式。而在进行文学创作和阅读时,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性别视角。由于性别视角的长期缺失,存在于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性别内涵往往成为盲区。因此,本文拟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选取中国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