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理想的星光:“东吴系”女作家群初论
作者: 徐珏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通俗期刊   沦陷区   女作家   通俗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曾经活跃在上海孤岛、沦陷区文坛中倍受瞩目的“东吴系”女作家群,现在却已成了历史遗忘的角落。 “东吴系”女作家现在可考的有施济美、汤雪华、俞昭明、程育真、杨琇珍、郑家瑗、邢禾丽、曾庆嘉等人
晚清报与女性创作研究
作者: 牛牧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女性创作   妇女报刊  
描述: 晚清之际,女性的办报活动逐步出现高潮。以妇女报刊为平台,一大批女性精英开始走出家庭和地域的限制,以群体面貌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报刊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改变了女性作品的发表方式,亦促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在公共空间的集体亮相,推进了女性创作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在晚清的特殊语境下,女性的文学与思想也呈现出新旧交杂、依违于两者之间的复杂特质。本文以1898-1911年间的妇女报刊为研究对象,在掌握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报刊史、文学史、妇女史研究,分析妇女报刊与女性创作结合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探讨晚
女性物事与宋词研究
作者: 田苗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鞋袜   女红   发饰   手帕   占卜   宋词   化妆   服饰用金   书写   女性  
描述: 描写女性形象与女性生活,是宋词题材之一大宗。词人们往往以对于文学和生活的敏锐感受力,选择在其眼中最具女性特征的物和事,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来,从而构成了宋词中描摹女性的典型话语体系。宋词作者对于女性特征物事的选择、女性描写方式的探索既体现出宋代女性作为封建时代乃至人类整个历史进程中与男性相对的性别群体的共性,又体现出宋代女性不同于其他任何古代社会女性群体的时代特征,其问还央杂着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在宋词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女性世界。本文将宋词研究与宋代妇女生活研究相绾合,选取了化妆、发饰、服饰用金、鞋
国内媒介“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王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新闻媒体   女性形象  
描述: 本篇论文主要是将围绕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从媒体内容、“女性形象”构造者、被构造对象、受众等相关因素加以考察。通过考察媒体“女性形象”的刻板性特点、国内媒体“女性形象”构造中的“新女性形象”、参予构建媒体“女性形象”的各方以及被构造对象对媒体“刻板女性印象”的反动,提示媒体“女性形象解放”的可能性。
阿里斯托芬女性剧中的反讽以及剧中文本的女权主义阅读分析
作者: 乐蔷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里斯托芬   女权主义   反讽   《利西翠妲》   《公民妇女大会》   《地母节妇女》  
描述: 斯托芬作品中的女性通过努力而得以涉入到公共事务领域并取得成功,而在当时社会,女性涉入公务被视为是对社会的侵害。
妇女组织志愿者激励研究
作者: 徐宏卓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志愿者   激励   妇女组织  
描述: 2010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也是上海市妇联成立50周年,在半个世纪的妇女工作历程中,妇联组织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妇女、凝聚妇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的成绩,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妇联组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大众化的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小众”化的社会需求,广大妇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又与妇联组织有限的资源产生了矛盾。组建志愿者队伍,运用志愿者的力量共同推进妇联工作,是各级妇联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上海各级妇联组织都组建了自己
女性·广告·文化——女性广告的多维考察
作者: 党芳莉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法律纠纷   性诉求   身体消费   女性形象  
描述: 性别与广告研究,是近几年来传播学、社会学以及女性主义等领域的学者们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课题,也取得也一定的成就,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本文在借鉴学术先辈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多角度与多层面的研究,尽可能地避免以前研究的不足与局限.全文共分为以下八章:第一章《序论》,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述评,最后阐述本文的要旨和研究框架.第二...
《妇女杂志》(1920-1925)的“新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金润秀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   传统   个人   新女性   女性解放   家庭   女性形象   现代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妇女杂志》(1920-1925)来重新探讨“五四”时期“新女性形象”具有的多层意义。“新女性”的形象不是单一、固定的。“新女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一个确定的内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它有着不同的阐述。有时它被当作女性的最高标准,有时则与奢侈、消费、淫荡连在一起。为了了解浮出历史地表的中国“新女性”,我们需要专门探讨“新女性”的言论空间。《妇女杂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新女性”提供了充足的研究资料和内容。本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及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首先阐明《
左翼小说中的革命女性
作者: 郑晓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妇女解放   革命   左翼文学   恋爱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五四”以来各类文本和二三十年代左翼小说文本的分析,力求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探明茅盾、白薇、丁玲等作家的小说文本关于革命女性的表述。论文着重探讨这些文本如何表述性别、如何建构现代国民主体(尤其是女性主体),这些表述形成的原因及其与当时社会历史的关系,并试图厘清表述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中国妇女解放的发展方向亦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第一章考察从康有为到陈独秀、向警予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妇女解放的相关论述,在一个历史视野中研究左翼小说。“自由恋爱”主题之所以被高度关注,在于它被赋予建立新
性别与翻译—作为女性译者对女性作家女性作品的解读和再现:以《不良行为》翻译为例
作者: 鲍晓婉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的声音   翻译   解放运动   西方女性的声音   提高觉悟   女权话语  
描述: 笔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澳大利亚女作家利兹《不良行为》中标题“1968年”下的四章进行翻译实践。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选文的时代、文化背景及小说中女性探寻自我、提高觉悟、寻求自身解放的主题,用“女权话语”代替“父权话语”,并注意到了“中西女性声音”的差别。随后,笔者回顾了整个翻译过程、反思了女性文学作品创作和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对提高女性觉悟、促进妇女解放的作用,并结合阅读相关翻译理论书籍,写下了翻译评论。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