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出走与归来:从易卜生与王尔德戏剧中出走女性的译介看“五四”女权话语的多样性
作者: 罗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女性形象   女权话语  
描述: 五四时期对易卜生与王尔德戏剧的译介进入了高潮,针对其中离家出走和试图出走的女性的探讨,成为五四女权话语的重要内涵。出走的娜拉被奉为女性解放的最高象征,但并不能解决女性出走后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作品中那些归来并实现觉醒的女性亦得到读者相当的认可,并被作为解决女性盲目出走、身陷困境的一种选择,显示出五四语境在出走风潮之下,对女性解放的多元思考和接受。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力量,推动了中国女权话语的发展。
20世纪初叶中国虚无党小说及“虚无美人”译介风潮研究
作者: 罗列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虚无党小说   女性形象   女权话语  
描述: 在中国20世纪头十年间虚无党小说极为流行,其中那些机智英勇的俄罗斯"虚无美人"赢得了中国读者的特别青睐。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技巧和读者期待视角探讨了虚无党小说及"虚无美人"风行中国的原因。在当时打造新女性的各种女权话语中,"虚无美人"的译介积极参与了"女豪杰"话语的建构,翻译文学成为具有建构能力的话语化的文学叙事,在重塑异域他者的同时表达着对自我的想象和期待,成为中国20世纪初女权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贤妻良母”一词的翻译看女权话语建构中的翻译规范(1895-1915)
作者: 朱翠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贤妻良母   翻译规范   女权话语  
描述: 晚清时期,大清帝国面临内忧外患,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知识分子欲通过翻译西方现代政治观念来拯救中国。“男女平等”、“女权”等概念也在这一次翻译浪潮中被引入中国,这些概念引起了关于女权的一场讨论,而更多被翻译来的各种语汇以及文学女性形象进一步丰富了这场讨论。在种种语汇中,“贤妻良母”一词得到了很多关注以及长时间的争论。“贤妻良母”一词经由日本翻译至中国,在这一翻译选择的背后,是维新派知识分子面对强大的西方和遗失的本土传统时的矛盾。 本文采用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及其方法,将“贤妻良母”一词的翻译重置于当时复杂的
性别与翻译—作为女性译者对女性作家女性作品的解读和再现:以《不良行为》翻译为例
作者: 鲍晓婉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的声音   翻译   解放运动   西方女性的声音   提高觉悟   女权话语  
描述: 笔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澳大利亚女作家利兹《不良行为》中标题“1968年”下的四章进行翻译实践。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选文的时代、文化背景及小说中女性探寻自我、提高觉悟、寻求自身解放的主题,用“女权话语”代替“父权话语”,并注意到了“中西女性声音”的差别。随后,笔者回顾了整个翻译过程、反思了女性文学作品创作和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对提高女性觉悟、促进妇女解放的作用,并结合阅读相关翻译理论书籍,写下了翻译评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