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99 条
-
毕飞宇执着于女性形象创作的原因
-
作者:
包雪冬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飞宇
女性创作
原因
-
描述: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创作颇丰的作家。他的创作尤其是他的“女性书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将从精神家园的迷踪探寻和消解并诟病权利两个方面对其女性形象创作的原因进行探究。
-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独特性原因探析
-
作者:
向丽华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作
多丽丝.莱辛
女性形象
-
描述:
堪称“英国文坛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以其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对女性形象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她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区分、没有阶级差异和时间局限的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她们卓尔不群地站立在古往今来的妇女画廊中;她创作中的独特女性形象扎根于20世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她坚持用“自己细微的声音”辩证地表述着作家本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创作使命感。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张舒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作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女性主义
-
描述:
严歌苓,作为令人瞩目的旅美作家,在文坛和批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小说创作颇丰,作品中意象丰富,视域宏大,从多个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将从政治角度、种族文化以及其近期的史诗性创作等几个部分对其作品进行探究,关注不同时期严歌苓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严歌苓不同时期的创作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性主体渐次生成的过程。
-
女性创作的童话策略:以简·奥斯丁与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为例
-
作者:
李玉桃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与勃朗特姐妹
女性创作
童话策略
-
描述:
简·奥斯丁与勃朗特姐妹是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家。本文以简·奥斯丁与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为例,通过分析其作品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从而展示女性创作中的的童话策略。
-
浅析白银时代俄罗斯女性与中国五四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徐莹丽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银时代俄罗斯
女性创作
女性形象
中国五四
-
描述:
如果说白银时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创作如一轮明月,在世界文坛上熠熠生辉,那么中国五四时期的女性创作便是点点星光,光芒甚微也已弥足珍责.两国的女性在特定年代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都有着对妇女权利和自由的追求.中国女性在寻找出路时较被动并多苦闷比起俄罗斯女性来说不够深刻,但其创作都存在着局限性.两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都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并且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成长.
-
城/乡双重文化空间中的女性写作
-
作者:
张岚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乡文化空间
女性创作
都市写作
乡土中国
-
描述:
新文学创始以来,中国女作家在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文化空间中塑造了许多有别于男权文化想象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女性视角下的城/乡文化信息,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比如创作集中于城市题材而缺少对乡村女性的关注;多写城市世俗生活和私人经验,过于物质化,缺少对城市的批判意识和透视深度;在乡村文化书写上,对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表现出过多的情绪化眷恋,出现了理性把握不足的欠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原先固有的城/乡文化观念正在面临着现实严峻的挑战,对于女性创作在城/乡文化空间中新的话语
-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作家创作的比较
-
作者:
白薇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女性创作
-
描述: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至3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盾小说中的惭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有可能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鉴本。
-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比较
-
作者:
白薇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女性创作
-
描述: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循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有可能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鉴本。
-
镜像中的“他者”:谈奥斯丁笔下的男角
-
作者:
张香萍
来源:
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中的“他者”
男角
女性创作
-
描述:
奥斯丁的创作表明,她深刻地了解男性,了解不可能脱离男女两性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和表现女性生活和女性心理。男女两性,既是相对独立的性别存在,更是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人类的一体存在。因此,在她的作品中,男性形象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只是女性形象的陪衬。他们在奥斯丁小说世界中不站在舞台中心,不是焦点人物,但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深具个性魅力的鲜明形象。
-
属下能说话吗——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
-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属下
劳动妇女
女性创作
主体意识
-
描述: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斯皮瓦克认为属下不能说话,任何自称为属下代言人的叙述实际上都是“狭义上的自我表现”。在现代中国,底层劳动妇女无疑属于“不能说话”的属下,但是,作为底层劳动妇女同性别的代言人,现代女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就时常会突破时代话语,逸出传统规范,通过对女性共同的内部经验的描述和展示,对已经成为经典、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的男性文本进行消解,部分地传达了属下作为主体、有着自我意识、人生追求的声音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