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希腊文学中的妇女观综论
作者: 韩涛   来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悲剧   妇女观   古希腊文学  
描述: 古希腊文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妇女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时期之初的妇女虽不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其在社会生活中仍是不可忽视的。奴隶制时期的妇女则完全成为贞操观念的牺牲品。古希腊社会经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一再降低。
划破黑夜的明珠——对《德龄公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瑞男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女性   徐小斌  
描述: 徐小斌的长篇小说《德龄公主》发现了被压抑在历史黑暗隧洞中的女性人物,通过女性主体的言说展现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萌动之初时女性的生存真相并对历史与女性命运做出深刻的思考。文本中表现出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并将其注入人物身体,让人物在历史中说话。小说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反映出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成熟状态。
关于我国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作者: 赵树勤   张晓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女性学   思考  
描述: 近20年中国大陆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课程名称、内涵由女性研究为主转变为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共存;课程设置的层次普遍趋低;课程内容逐渐偏向非学科化。这些变化为女性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一变化进行辩证考察和深入探讨,既可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多科学参照,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需求。
论民国时期女子的财产继承权
作者: 郑全红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妇女运动   女子财产继承权  
描述: 经济独立是妇女获得解放的基础 ,而享有财产继承权是妇女达到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之一。民国时期兴起争取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运动 ,使《中华民国民法》明确赋予了女子财产继承权。但从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两个角度全面衡量 ,民国时期虽然在法律上赋予了女子财产继承权 ,但女子财产的继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受到相当限制的 ,更无法与男子财产继承权相比。
市级机关成立妇女工作专家顾问团
作者: 王红   来源: 上海机关动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家学者   妇女工作者   操作指导   “三八”妇女节   思想理论建设   党政领导   人才资源   联谊会   发挥作用   表彰   市级机关   法律咨询   专家顾问团   新举措   妇女组织   新跨越  
描述: 在3月7日市级机关纪念“三八”妇女节先进表彰联谊会上,由16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妇女工作者组成的市级机关妇女工作专家顾问团正式成立。通过建立完善咨询、指导、联络制度,专家顾问团将在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思想理论建设、实际操作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这是市级机关妇女组织积极整合人才资源的新举措,有助于创设妇女工作的新方法,推进妇女工作实现新跨越。
台湾妇女参政的现状及不足剖析
作者: 周群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运团体   妇女参政   参政意识  
描述: 近年来,女性参政已成为台湾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台湾妇女运动的核心议题。台湾妇女参政意识是随着岛内政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妇女参政问题关注的不够,台湾妇女的参政水平和参政意识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层次。目前来看台湾妇女的参政意识既受到制度性的阻制,也受到诸如境外因素、社会不稳定等的干扰,呈现出多元冲突、分化对立等复杂特质,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趋势。
边际写作:跨世纪女性文学的身份认同
作者: 黄发有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际写作   女性文学   审美形态  
描述: 世纪之交 ,中国女性文学呈现出边际写作的精神格局。面对共同的精神困境 ,不同的女性表达营造出多元共生的审美态势 :以女性群体“她们”为本位、代女性立言的写作 ,旨在构建具有宏大叙事意味的母系寓言 ;以女性个体“她”为本位、自我独白式的写作 ,采用诗化的艺术手段呈现“私人”风景 ;以人性化的“我们”为本位、表现人间情怀的写作 ,通过与男性的潜在对话凸现女性化的“自我”
论女性人道主义写作的多种话语
作者: 叶传平   来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话语   女性人道主义写作   女性话语   私人话语   性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是一个热点,其备受关注的原因有二:一是创作主体多为女性,传达女性意识;二是作品在内容上,思想上,艺术上的创新性.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旨在提倡写人,并以对人的关怀与尊重为核心.当两者结合时,女性文学出现四种话语式;民族话语,女性话语,私人话语,性话语.而这四种话语几乎囊括了新时期所有女性人道主义写作意图.本文试图梳理这些话语,并一一进行分析.
陈染笔下的闺阁寓言和女性意识
作者: 张国英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女性意识   陈染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中女性文学的创作的缺失状态及女性意识的被遮蔽的无名状态,由此确认了陈染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确立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先锋意义。陈染小说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现现代女性的精神状况:童年少女时期的残缺经验;以一种寓言式的方式探询女性性别意识的复
论艾丽丝·沃克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作者: 郭玉英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权主义思想   黑人女性美学   艾丽丝·沃克   黑人女性意识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一位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在美国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她曾积极投身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担任妇女运动的喉舌《妇女》杂志的总编辑。反对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一直是她创作的主题之一。在《紫色》、《梅里迪安》等作品中尤其体现了她鲜明而强烈的黑人女性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多层次展现,二是在艺术形式上对黑人女性美学的建构。 沃克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她对黑人妇女生存状况的整体关注上。她不仅深刻地揭露了黑人妇女在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及阶级压迫下生存的艰难和痛苦,而且还密切关注第三世界妇女的生存状况,对非洲女性的割礼风俗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次,沃克对以往文学作品中遭贬低的黑人女性形象极为不满,自觉地担当起重塑黑人女性身份形象的重任,并成功地塑造出了梅里迪安、茜莉等一系列生动活泼、自信自强的妇女形象。再次,沃克坚信“姐妹情谊”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手段,在其作品中,浓墨书写了黑人妇女之间的这种情谊。最后,沃克把在黑人男女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作为理想的奋斗前景,认为要想建立这种和谐的异性关系,黑人妇女必须独立,而黑人男人必须摆脱男权主义思想。 沃克在艺术形式上对黑人女性美学的建构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她在叙事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梅里迪安》中,她成功地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在《紫色》中,她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构建出了一种个人声音的女性叙事模式。其次,在语言技巧方面,她使用黑人方言,借助名字策略和比喻的方式来体现她的黑人女性意识。沃克还使用了黑人女性的艺术形式——“被子”,以之象征妇女之间的友谊,并且她的所有小
< 1 2 3 ... 19 20 21 ... 118 119 1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