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解读大卫·里恩电影中的类型化人物形象
作者: 权宇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卫·里恩   人性光辉   电影   矛盾性   人物形象  
描述: 在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电影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大有不同,男性形象大都偏重于单一人格的塑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则更趋向于展现其性格中的矛盾性。本文将在充分关注大卫·里恩其人其作的基础上
当代中西方电影对国人想象与现实研究
作者: 弥沙   张雪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国人想象   离散文学   中国符号   《喜福会》  
描述: 在当代,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不断增加,成为吸引国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摄制于1993年的电影《喜福会》改编自同名小说,反映了在美国的几个中国家庭中的女性形象。由于作者谭恩美自幼在美国生活,对中国传统
高圆圆:《南京!南京!》打开另一个我
作者: 李文心   来源: 电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导演   形容词   高圆圆   南京  
描述: 整个2007年,高圆圆都很苦恼,和夏雨纠缠着的这一年,她的名字前面都是不好的形容词。2008年,她将交出两份答卷——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以及与刘德凯、保剑锋合作的女性励志电视剧《爱无悔
方舟幻像的追寻与破灭——关于2002年电影创作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
作者: 刘海玲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男权文化   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改革发行体制、创作异彩纷呈的2002年中国影坛上,女性题材电影在对社会症候的直面把握、对文化意蕴的深刻揭示方面有了新的飞跃。来双扬面对吉庆街喧闹的夜市却清泪在笑容中滑落、张美丽说人应当笑着离开世界
女性叙事的影像建构:马骊文电影解读
作者: 廖小西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建构   电影   女性视角   马骊文  
描述: 女性经验,用新时期女性的视角,女性的叙事方式,女性的电影语言来关注作为个体存在的普通女性,深入到她们具有普遍性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出超越两性对立的人生价值观。展现了女性电影的新思维、新视点和新逻辑。
詹姆斯之女性人物形象解析
作者: 刘仪华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詹姆斯   电影   小说   文化诗学   女性人物  
描述: 20世纪以来,西方电影人的一个夙愿就是把詹姆斯创作的小说搬上荧屏,现已获得可喜成就。然而鉴于编导的个性化解读、观众的时代审美特征、影视艺术的独特表征等因素,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面临着人物形象的重塑
禁闭与逃离——特洛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小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妥协   电影   对抗   特洛塔   女性再现  
描述: 本文以德国女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Margarethe Von Trotta))的四部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四部作品是:《克里斯蒂塔的第二次觉醒
移民女性在爱尔兰当代电影中的呈现
作者: 王黎藜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社会   爱尔兰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移民女性  
描述: 输入国。而且移民中女性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男性,移民女性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出现在爱尔兰当代的电影中,成为爱尔兰当代电影
革命·历史·电影:对陆、港两地电影中的辛亥革命之比较研究
作者: 李响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   大陆   香港   比较研究   辛亥革命  
描述: 本文从比较大陆和香港地区电影中的辛亥革命为出发点,探讨了若干问题,本文由五部分组成。一,绪论,此部分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在不断丰富,陆港两地电影中的对此也有不同的表现,提出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这种不同
光影下的屋檐:八十年代影像中的家庭
作者: 刘延涛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   电影   八十年代   现代性   家庭变迁  
描述: 的演变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折射和缩影。八十年代同时也被看做大陆电影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电影创作逐渐进入
< 1 2 3 ... 10 11 12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