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妇女政治参与模式与建构
作者: 张佳佳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男女平等   模式建构   性别  
描述: 。一个流行的话语为“选拔女干部”。直到今天社会主义民主化发展过程中,妇女政治参与的历史影响和参政环境已不能达到国际妇女运动的要求,影响到中国妇女参政的国际排名。因此,有待消除参政中的性别歧视和改善妇女
农村产业结构延边对农村女性的影响--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作者: 姜凌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球化   性别特色   农业产业结构   性别  
描述: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就对国际社会作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承诺。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妇女运动与国际妇女运动的接轨。国内对性别问题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并且已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论俄语中的性别因素
作者: 王大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平等   性别   差异  
描述: 为人类的交际而存在的,而人又分为男人和女人,所以在交际中男人和女人必然有不同的表现,这一切反映到语言中就是语言中的性别因素及在交际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在最近几十年里,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
作者: 周卫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义   女性文学   儿童视角   性别  
描述: 和喜爱,构成了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性别角度对儿童视角作品进行考察,更能够体会到儿童视角之于女性作家的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悲剧色彩
作者: 刘婕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悲剧色彩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不自觉的散发出一种悲剧色彩。这种悲剧色彩的根源是由中国的封建传统上千年的积累和女性自身作为一种社会性别的特质决定的。首先,通过女性文学文本的阅读我们发现,女性作为第二性本身就有着悲剧意味,在两性关系
新时期以来东北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化考察
作者: 刘颖慧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   地域   文化研究   性别  
描述: 本文是借用文化研究的视域,从时间、地域、性别三重维度对新时期以来东北女性作家小说创作的系统整理和论述。本文遵循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相关联的原则,通过对新时期以来三十年间中国东北女性文学中小说创作的全面
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探究
作者: 初雪燕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性别视角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者开始与其他理论结盟来攻击男性霸权文化,她们用社会性别来取代生理性别,认为是社会性别的差异导致女性的从属地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
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作者: 姜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60年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思想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最具活力的文学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其理论体系的多变与繁复以及内部派别的多样是其它文学理论所不多见的。本论文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出发,讨论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与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60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者重读了文学史上男性作家的经典作品,
性别视角下的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模式研究
作者: 景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生死之恋   杜丽娘   性别  
描述: 不同的观照视角往往能使我们解读出文本不一样的文化内涵。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首先在文学批评领域被引入以来,关于性别的理论和视角就极为迅速而广泛地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以往的传统
弗吉尼亚·伍尔夫反战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 郭婷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战争及其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现有的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评论总是关注她的“意识流”技巧或她的诸如双性同体、女性话语、女性文学传统等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则试图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伍尔夫反战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伍尔夫认为,战争与男权主义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而女性品质可以使人类避免自我毁灭的命运。通过对战争以及它所带来的灾难的愤怒控诉,伍尔夫充分展示了妇女是如何被迫参与其中的。她对全人类特别是广大妇女的命运极为重视和关注。在战争时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所遭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男性。本文将以战争这一深刻影响全人类特别是广
< 1 2 3 ... 7 8 9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