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搜索到相关结果 185 条
-
李商隐诗歌「女性叙写」之研究
-
作者:
吴品萫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意蕴
叙述观点
情爱意识
李商隐
时空
阴性特质
性别
女性
-
描述: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女性敘寫」由於牽涉到一根深蒂固的性別寄託之文化傳統,使得文學中的「女性」經常成為政治託寓的符碼,也因而不少詮釋者對於文人(特別是男性)之女性敘寫詩作之解讀,游移、擺蕩在「愛情」與「寄託」之間,在此游移的裂縫中提供了多重可能的詮釋空間,「女性」這一能指,也隨著話語背景的轉變,被不斷地重新定義與詮釋。此一特質,在李商隱詩中,尤為明顯。對於李商隱詩歌之「女性敘寫」,清代至民國許多詮釋者基於不同的閱讀策略與詮釋標準,在「寄託說」與「愛情說」之間聚訟紛紜。從義山之相關詩歌看來,確實也存在託寓的可能
-
流动女体的跨国叙事:旅英台籍女性的身体美学与文化认同
-
作者:
康庭瑜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移群
女性研究
美学
身体
认同
迁移
消费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本研究聚焦於旅英台籍女性的身體美學和文化認同之間的動態關聯。移群女性的身體是跨國的權力被生產、被銘刻、甚至被挑戰的重要場域。置身於倫敦地區高等教育當中的台灣移群社會網絡,本研究發現身體美學以及其所型構的文化認同總是是情境式的,「移群台灣女性特質」的內涵,在不同時間、空間、觀眾等等脈絡當中,需要與新的情境協商。面對兩種相異的身體想像──台灣的西化理想女體論述,和西方空間中對東亞女體的東方主義式凝視──台灣移群女性在英國的身體美學實踐指明了移群文化認同的動態性和情境性。
-
依违於中心与边陲之间:台湾当代菁英女同志小说研究
-
作者:
林佩苓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阶级
女同志
空间
女校
朱天心
邱妙津
张亦绚
性别
-
描述:
九○年代的同志運動向來被視為臺灣社會解嚴後去中心、多元文化現象的一環,而同志文學隨之鵲起,自然成為當時情慾現身、性�別認同的最佳載體,同志運動與同志文學彷彿相輔相成;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過往的研究亦多以外部異性戀環境對於同性戀者的壓迫為思索中心,較少注意其中的細部脈絡與其他外緣因素的交涉影響。 本論文由此切入,以九○年代同志文學高峰期的女同志文學代表作品為探討中心,往前尋索同志運動以外的其他外緣因素,發現八○年代初起的臺灣婦女運動以及當時女性文學中的菁英女校情誼,其實與後來九○年代的女同志文學遙
-
女性比男性更易遭受暴力
-
作者:
张立
来源:
检察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消除
执法人员
暴力行为
发展基金
联合国
信托基金
妇女组织
家庭暴力
男性
性别
-
描述:
女性比男性更易遭受暴力
-
性别喻意的空间:何唯娜的水墨绘画
-
作者:
徐虹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
美术学院
表达
画面
草莓
中国画
绘画
私人空间
女性人物
性别
-
描述:
何唯娜,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观看何唯娜的水墨画要有点儿耐心,要边看边思量,画中的形象会慢慢凸显,画面会展开一些故事,我们会感受到讲故事人的心绪。那种心绪随着画中物相浸染我们的心灵,直到进入浓密、化不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