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群芳谱
作者: 刘志宏   来源: 家庭影院技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发行日期   自杀   女性角色   女性题材   故事   人生经历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大时代  
描述: 女性题材电影以女性活动为主要探讨对象,在这类作品中,女性角色不再是花瓶、陪衬或配角,她们的人生经历、情感起伏等成为左右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并由此塑造出众多异彩纷呈的银幕女性形象。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的四种视角
作者: 吴晓川   蒋忠波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电视节目   电视批评   女性观   女性角色   西方女性主义   受众   肥皂剧   女性形象   研究领域  
描述: 复旦学者曹晋指出‘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乃是引领学术前沿的研究门类。(1)在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领域中,女性主义电视批评起步较晚。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影视研究的觉醒和成熟,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大西洋两岸一大批女性电影学者终于
天使或恶魔——对《辛白林》中的女性两极形象的分析
作者: 彭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意识   白林   顶峰时期   传奇剧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观   女性角色   女性研究   女性形象塑造   经典文学  
描述: 《圣经》是对欧洲女性研究认识的经典文学著作,其塑造批判了大量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后世的女性主义批判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圣经》本身为宗教文学作品,其宗教意识较为浓厚,因此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笼统地分为天使与荡妇两种角色。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时期,其主要以历史经典女性角色等进行创作,实则是一种对女
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女性角色分析
作者: 邰国安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情教育   性别偏见   鲁侍萍   女性角色   高中语文教材   苏教版   教育载体   我与地坛   性别意识   林黛玉  
描述: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女性形象,其中不乏一些悲剧女性角色,而这些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灵魂。但是如果不深入分析,往往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高中生传递一种有偏差的性别意识,导致高中生产生性别偏见,不利于他们健康性别观的形成,不利于高中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角色入手,揭示悲剧女性的层层面纱,探讨悲剧女性角色,发挥悲剧女性角色的教育功能。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角色
《罗摩衍那》中苏波那迦形象分析
作者: 田婷婷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那迦   苏波   罗波那   罗摩衍那   文化文学   女性角色   一个女性   形象分析   历史传说   人物形象  
描述: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经典史诗之一,其影响源远流长。作品涉及历史、宗教、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罗摩衍那》不仅在印度广为流传,对印度文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且它的影响还从东南亚辐射至亚洲乃至世界各地。作品不仅描述了历史传说,也为印度人确立了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信仰标准,也为女性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确定了范本,作品中的悉多也成为理想女性的典范。与此同时,史诗中还存在与悉多相对照的女性形象,她们往往被当作反面的价值
浅析中学历史教科书女性题材缺失问题
作者: 于萍   陈志刚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程   历史教科书   性别问题   教育内容   价值观取向   理解历史   编写者   女性角色   历史人物   女性题材  
描述: 我国开始关注教科书中的性别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性别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大多集中在教科书中女性的数量、形象、问题危害等方面,对编写者为何这样编写探究得比较少。笔者将在文章中做出初步的探讨。一、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缺失问题的原因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女性题材确实不多,鲜有以主角和正面形象出现;对一些女性形象的描述也有待商榷。为什么教科书会缺少女性
超越疯狂与死亡的自由——女性主义视野的《奥兰多》
作者: 耿坤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梅隆   性别特征   奥兰多   《乱世佳人》   女性角色   九十九   男性气质   玛丽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尽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与女性相关,但几乎大部分的女性却是在男性的视角里的。无论是费雯丽《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还是波姬·小丝《雏妓》里的小妓女,亦或是卡梅隆·迪亚茨《我为玛丽狂》里的青春玉女,其实在大部分的电影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是性别特征过于崇拜从而成为虚假抽空了的女性“性”角色,要么就是完全没有了性别意识,彻底融化在男性经验里的女性角色。
小说《飘》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作者: 张吉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批评研究   女性角色   独自一人   《飘》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人类中心论   欲望论   杰拉尔德  
描述: 一、小说《飘》中的人物形象意识形态小说《飘》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故事进行讲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因此也传达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尽管如此,小说依旧塑造出许多丰满的男性形象。下面,笔者便来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进行简单的探讨。(一)女性形象作者在小说《飘》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比如坚定勇敢的斯嘉丽,外表看似弱小其实内
迷失于想象界与象征界
作者: 邓瑶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父权社会   女性身份   镜像阶段   象征界   女性角色   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史上最早的代表作之一,《觉醒》被视为美国女性运动的里程碑,它使女性地位与女性生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努力挣脱男权社会下被制度化的女性角色,去寻求自我意识和精神释放的新女性。女主人公爱德娜自我意识的复苏,实质上是她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身份与认同的过程。她徘徊于想象界与象征界的心理历程,彰显了矛盾的女性心理与存在的女性需求,同时也展示了女性在代表理性的象征界中寻求想象界中女性自我的无奈与宿命。 一、想象界:女性的存在自我 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是拉康关于主体理
“男旦”艺术现象解读
作者: 陈娅玲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旦   艺术现象   女性角色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形态   表演   女性形象   戏曲艺术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  
描述: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曾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得到平民
< 1 2 3 ... 23 24 25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