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征界】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女性自我的建构:《快乐的日子》的拉康式解读
-
作者:
罗发菊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快乐的日子》
象征界
自我
塞缪尔·贝克特
女性
-
描述:
从雅克·拉康的“象征界”理论来看,赛缪尔·贝克特20世纪后期戏剧作品《快乐的日子》表面上带有很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该剧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最能触动人心的正是其中所闪现的关注女性自我的人文精神。一方面,贝克特让观众对于舞台上的一切唏嘘哀叹,并对现代的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如何走出肉体和精神的困境都感到迷惑。另一方面,贝克特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但却留给观众一线希望和光明。本文竭力通过分析温妮这个女性人物,来阐释女性如何从思想上打破男权的束缚,并建构真正自我的艰辛历程。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荒
-
迷失于想象界与象征界
-
作者:
邓瑶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父权社会
女性身份
镜像阶段
象征界
女性角色
认同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史上最早的代表作之一,《觉醒》被视为美国女性运动的里程碑,它使女性地位与女性生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努力挣脱男权社会下被制度化的女性角色,去寻求自我意识和精神释放的新女性。女主人公爱德娜自我意识的复苏,实质上是她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身份与认同的过程。她徘徊于想象界与象征界的心理历程,彰显了矛盾的女性心理与存在的女性需求,同时也展示了女性在代表理性的象征界中寻求想象界中女性自我的无奈与宿命。 一、想象界:女性的存在自我 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是拉康关于主体理
-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
-
作者:
李广仓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蒙
主人公
精神漫游
象征界
叙事者
“镜像阶段”
《活动变人形》
家庭
心理历程
文化性格
-
描述: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李广仓主持人许树森:自去年下半年“北京文学季评”开栏以来,已有“北京文学的现状与流向”、“北京女性文学”、“关于文学现实主义”三组专题讨论与读者见面,引起了界内人士的关注。从本期起,我们准备用三个季度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