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31 条
-
无处安放的灵魂,漂泊不定的躯体:“70后”卫慧与“80后”春树女性文学创作之比较
-
作者:
边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70后
80后
主题
女性文学
情感抒发
-
描述: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得到了显著提高,女性文学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继60年代作家陈染、林白的女性文学对文坛颠覆性的冲击后,以卫慧为代表“70后”一代人带着前卫的思想和“身体”匆匆登上文坛,以夸张的姿态展现着自己。当“70后”的前卫姿态尚未谢幕,以春树为代表的一批更加另类的“80后”作家以狂欢的形式卷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浪潮。在这种浪潮下,面对有着强大图书市场的“70后”和“80后”女性文学来说,我们不应该再继续漠视下去,对此文学评论界也改变了自己所坚守的文学传统,开始从“新时代”的大
-
女性文学视野中的陈染林白小说创作
-
作者:
陆孝峰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女性写作
女性话语
陈染
女性叙事
林白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视野中的陈染林白小说创作
-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内在结构
-
作者:
刘洪霞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在结构
女作家
文化反思
当代文学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探讨的是90年代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内在结构.在探索90年代女性文学兴起的原因上重点挖掘文化、时代、个人这三个方面,由于世界大环境的影响,加上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催生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及女性批评家,于是,女性文学在90年代的中国大陆上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而90年代?
-
八、九○年代台湾女性小说中的空间感与身体经验
-
作者:
李筱涵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身体经验
空间感
阴性书写
女性文学
再现空间
-
描述:
本论文承继当代台湾女性文学、都市文学的研究脉络,从历时性的小说作品观察中,重新梳理八、九○年代女性小说文本的叙事美学变化。「空间」作为一种文化地景,并形成台湾小说考察视角,近来成为一种趋势。女性文学和空间书写等论述,在学界亦持续有新斩获。高比例的女性文学作品以都市书写为主题,尤其不少研究呈显九○以降新世代女作家已有意识地从「空间呈现」作为书写「城市」的手法,显示女性文学、空间书写和都市文学发展之间,三方有密不可分的关连。「都市」固然是此时期许多女作家的书写对象,然而本文并不排除讨论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因为
-
从丁玲和陈染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出路
-
作者:
江婷婷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醒觉
丁玲
陈染
女性文学
自觉
出路
-
描述:
从丁玲和陈染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出路
-
谭正壁及其文学研究
-
作者:
刘树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说唱文学
谭正璧
文学史
女性文学
小说
戏曲
-
描述:
谭正璧是二十世纪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专家。他在文学史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古典小说研究、戏曲探究、弹词研究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谭正璧的学术人生历程及其周围的学人群体,谭正璧的学术人生与二十世纪的学术思潮是紧密相连的,他与鲁迅、赵景深、胡士莹等文学研究专家均有交往,在学术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第二章论述谭正璧的文学史研究及女性文学研究,他的文学史研究与女性文学研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本文将予以具体论述;第三章论述谭正璧的古典小说研究,包括小说史研究和小说考证两个方面
-
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林白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刘杨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
回望
林白
女性文学
转型
民间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白被归入到“女性主义作家”的行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林白的确是以女性的私人经验为主要的言说对象。然而,一味的认为她的创作是以对抗主流和男性话语中心为主要目的的看法是有失准确的。在林白早期的创作中,比起对主流话语的反叛,林白更注重的是如何彰显女性个体的优秀。林白建构起重叠交错的女性世界,用诗意的言说维护着女性的美丽、愁苦与尊严。在密闭的私人空间中,掩盖在作品下的个人情绪与困惑被揭露了出来。2000年,林白的创作进入到转型阶段。封闭在私人空间中的女人们几近消失。林白开始
-
论柳美里的家庭小说
-
作者:
云菁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丈阳
日本文学
柳美里
女性文学
家庭崩溃
新式家庭
东由多加
-
描述:
柳美里是日本当代文坛上的著名女作家,她的家庭小说独具特点,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而且手法独特,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给现代日本文学发展增添了独特风景。柳美里的家庭小说主要有两方面的主题:“家庭崩溃”和“非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前者主要围绕传统家庭即以血缘、婚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庭展开叙述,通过描写日益激化的家庭矛盾、亲人之间的相互抛弃来突出崩溃家庭中人物内心的痛苦。同时,在叙述过程中作者也隐性地批判了有些传统家庭的冷漠无情,为后来新型家庭模式的建立埋下伏笔。后者主要围绕新式家庭即不以血缘、婚姻
-
吕碧城诗文研究
-
作者:
关建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意蕴
吕碧城
诗
散文
艺术特征
南社
女性文学
-
描述:
南社作家吕碧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个性鲜明的散文作家。相比她的文学成就而言,学术界对吕碧城的文学创作研究,则显得很薄弱,特别是对其诗文创作的研究,尚在起步之中。本文在全面考察吕碧城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吕碧城思想的形成。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其诗和文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具体的作品解析,发掘碧城诗歌和散文的深广意蕴,把握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概述吕碧城研究的学术历程及本文写作缘起。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先从宏观视野概述近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紧
-
On Zhu Hong's Recre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
作者:
郭芳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译
翻译策略
语言形式
女性文学
再创造
内容
-
描述:
长期以来,再创造一直受到译界的关注。钱钟书先生认为翻译过程中有些信息会不可避免的丢失而有些又会被意外的再创造出来;郭沫若、林语堂、许渊冲、谢天振、杨武能、郑海凌等学者通过他们多年的翻译实践以及研究其他著名学者的翻译活动,也提到了翻译的再创造。通过回顾和研究国内外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实施再创造的代表性翻译理论,本文发现再创造并没有与忠实对立起来,而是以忠实为前提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要受到一定“度”的限制,“过”而“不及”都是不可行的。同时得出翻译的本质决定了译者的再创造。翻译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语言之间的转
<
1
2
3
...
29
30
31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