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索尼娅·桑切斯戏剧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薇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重塑   激进语言  
描述: 活跃于上个世纪中叶的美国著名非裔戏剧家索妮娅·桑切斯无疑为推动黑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其创作生涯中,她一直对黑人女性的遭遇和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代表美国主流意识的文学作品,往往将黑人女性刻画成俯首帖耳的保姆、颐指气使的女家长、懒惰的社会福利寄生虫或不知廉耻的荡妇等。这些负面形象让黑人妇女在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长期沦为边缘化角色。作为黑人女性中的一员,桑切斯并不认同白人主流社会对这个族群的定义。通过细腻真实的刻画、辛辣大胆的语言,桑切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在“双重压迫”下苦苦挣扎的黑人女性,对美国
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郑舒诚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由女性”形象
作者: 刘瑾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安娜   自由女性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由女性”形象
性别理论视阈下苏珊·格拉斯佩尔与尤金·奥尼尔剧作比较研究
作者: 杨烨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苏珊·格拉斯佩尔   尤金·奥尼尔   女性人物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苏珊·格拉斯佩尔和尤金·奥尼尔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前者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后者是将美国戏剧推向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同时代并曾同属一个剧团的剧作家,两人在思想上和创作上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在创作早期偏好独幕剧、善于安排主人公的“缺席”、喜欢探索婚姻家庭问题等。作为有着深邃洞察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格拉斯佩尔和奥尼尔对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不少精彩纷呈的女性角色,尽管人物形象各异,但均无一例外地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下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曹青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思想   莎士比亚   自然  
描述: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全球性的环保运动和妇女运动的不断发展,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应运而生,为研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视角。然而,目前国内从这一理论视角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学者并不是很多。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揭示作品中莎士比亚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并探索作品中的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期更好地重新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本文以莎士比亚的九个剧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与大自然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中妒妇悍妻形象的文化意蕴探析
作者: 楚艳鸽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聊斋志异》   妒妇悍妻形象  
描述: 清朝是女教集大成的时期,女戒、烈女传、女孝经、女论语及女训、闺范、女范诸书广为流行,各种闺训著作描绘和劝导的夫妻关系都是夫义妇从,但《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聊》和《阅》)却强有力证明了,顺从远远不是形容夫妻关系的唯一要素,妒妇悍妻这类女性群体在清代有相当比例的存在。妒妇悍妻面对来自于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生存危机时强悍反抗,遭遇潜在情敌时拈酸吃醋,对传统女性的诸多美德进行忤逆变异,对丈夫不良行为严惩不贷。女性从自身受到禁锢和束缚的同等立场推己及彼,要求男性同女性一样约束自己,若不服从管教即严惩
从女性主义译者身份看朱虹的翻译
作者: 周慧婕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朱虹   译者身份  
描述: 从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上来看,女性同男性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社会分工上都是巨大的。女性就像是男人的附属品,应该从属于男人。同样,翻译由于其从属地位常常与女性形象联系起来,女性译者的主体地位也从来不被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女权运动不断的深入发展,女性主义学者开始从语言着手,她们认为女性想要解放,就必须首先从语言上先解放。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开始与翻译理论相结合,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时代。女性主义者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桎梏,在译文中彰显女性的声音和身影,为女性争得权益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
作者: 李文娟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融合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   自我东方化   《女勇士》   华裔身份建构  
描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早期华裔文学作品主要以中国文化为题材,为美国白人男性霸权话语语境增添了异域、异族、异性、异文化的色彩,而且在通俗文学市场和严肃学术研究中受人瞩目。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此起彼伏。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以及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更是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1976年,《女勇士》获得美国书评家协会颁发的“全国图书批评奖”,作者汤亭亭借获奖之机旋即走到当代华裔文坛的最前沿。在《女勇士》中,作者力求通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
作者: 杨哲梅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华裔女性形象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勇士新形象   失语  
描述: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被认为是在欧洲、北美、 澳洲三地拥有读者最多、入选文集及教材最多的当代美国作家。她 的三部获奖小说《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1976)、 《中国男 人》(China Men,1980)和《孙行者》(Tripmaster Monkey,1987) 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这三部垂范之作,为一代美国亚裔作家 开拓了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而作为汤亭亭开山之作及成名作的《女 勇士》更是被克林顿赞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
<<大地>>和<<生死场>>的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作者: 贺莉莉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地》   《生死场》   对比分析   女性主义  
描述: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女作家。她的作品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这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1年,她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小说《大地》在美国出版。4年后,中国杰出女作家萧红在国内出版了她的代表作《生死场》,这也是一部关于北方农村的小说。本研究从比较《大地》和《生死场》出发,在对这两个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的基础上,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切入点,整合两个文本在表现女性人物形象方面的相通之处,比较赛珍珠和萧红的女性主义审美意识,旨在肯定中美文化交流是正确且可行的。基于对普通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