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素兰清芬 尺水兴波——凌叔华小说综论
作者: 高向兵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文体   凌叔华   女性文学   五四  
描述: 回到作家本人和作品本身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尤其是对距离我们遥远、旅居海外多年、已被许多人遗忘的五四时期女作家凌叔华。本文试图站在历史的角度,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通过解读凌叔华的出身家教和人生经历,从而解读作家本人。封建大官僚的出身,亲身母亲为妾的地位和身为女儿的屈辱,使她从小养成敏感沉静的性格,她在追寻不同女性的生活的同时,也在反思女性的地位和命运。童年的大家庭生活成为她日后小说创作最深厚的源泉,直接影响到她小说的选题和视角,小说题材的集中也成为她小说创作最突出的特色。而幼年的家教,使她接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
女性禁忌的破除与新时期女性写作
作者: 唐晓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禁忌  
描述: 本文从女性禁忌的破除这个角度入手,重点论述了以下 三个问题: 1.倡导有爱的婚姻:对女性不贞观念的冲击。笔者认为, 新时期女性写作对女性禁忌的破除,是从对封建
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策略
作者: 邓素英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写作策略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论文以九十年代为背景,在对女性文学的名称、内涵界定后,从写作策略的角度切入,分别从重写女性形象和重建女性话语两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女性文学在文化和叙事上的写作策略,表现女性文学对以父权制为主要标志的男权文化的反抗和抵制,从而试图建立两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的社会文化模式.
激扬与失落:“十七年”女性文学的背景与风貌
作者: 孙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激扬   女性意识   失落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界人生、体现女性意识的文学。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因此需要将女性文学的界定放宽,本文取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即凡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一为“五四”,一为“文革”后的“新时期”。“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轫期,而“新时期”则是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多年沉寂之后的爆发期,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七年”女性文学则夹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在她们耀眼光芒的反射下显得黯淡无光,几乎面临着被遗忘
东亚图景中的女性新文学(1931-1945):以台湾、满洲国为例
作者: 吕明纯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洲国   东亚   台湾新文学   女性文学  
描述: 本論文《東亞圖景中的女性新文學(1931-1945)──以臺灣、滿洲國為例》分六章,分章、順時地討論在日本帝國主導的東亞體制下,臺灣和滿洲國兩地女作家文學表現及其文化影響。 第一章從滿洲國建立前的東北講起,探討在五四文化以及特殊地緣位置的交相影響下,東北文壇感時憂國精神的極致發揮。雖在國仇家恨的最前線,女作家卻表現出強烈的性別特色,這得回歸當時東北的社會環境討論。本章採用東北女性的口述歷史和回憶錄,並由彼時勢力龐大的民間教化團體「萬國道德會」切入,試圖從現身說法中了解當時的婦女家庭處境,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
商晚筠小说研究
作者: 张瑜真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华女作家   原乡   女性文学  
描述: 許多優秀的在台馬華作家獲獎無數,開啟馬華文學的獨特性與積極性,出色的著作,吸引眾多讀者與評論家的目光,馬華文學在台灣已成為不能忽視的文學現象,商晚筠的作品即為一例。本論文嘗試以商晚筠的小說文本為主要探討對象,考察文本所蘊藏的社會意義,與剖析環境與作家的相關性。因此本篇論文主要分三層面作為探討方向,一為從作家的背景層面作為切入點,其創作的濃郁性格往往與其所置身之場域、文化息息相關,進一步了解作家的生平與思想,且於作家與其所經歷過的空間記憶作為文學上的連結,再根據友人對於作家的敘述、評價,作文本外的考察,期望
厨房,女人的情结
作者: 袁鹏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女性文学   厨房  
描述: 传统意义上,厨房是女性生活的经典区域,而女性的各种家庭和社会关系也由此展开。墨西哥当代女性小说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中国当代女作家徐坤的《厨房》以及日本当代小说家吉本芭娜娜的同名小说《厨房》,不约而同的将女性放置于厨房这一特殊空间内,以此展开各自的精彩故事。《恰似水之于巧克力》的主人公蒂塔是一个出生在厨房、成长在厨房的青年女子。作为最小的女儿,命运注定了她终身不能结婚。在当时严酷的家族环境下,蒂塔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学会了在烹饪中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且最终挣脱了层层束缚,实现
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初探
作者: 陈静丽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意识   80后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80后女性文学是随着社会转型而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题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转型期女性的发展更是天翻地覆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不断增强。80后女性文学的自我意识非常明显,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张扬,但是,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是理想化的,而且在社会转型中,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巨大的转变,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未必能够得到正确的发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对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进行研究,挖
梦从海上来:解读现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插图艺术
作者: 王钢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插图   文化意义   商业价值   女性文学  
描述: 在文学的百花园中,优秀的插图艺术如同文学杰作一样,放射着绮丽的光彩。它以生动可视的典型形象,补充、丰富、突出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意境,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它又具有造型艺术的独立欣赏价值。现如今文学绘画插图多少带有作者主观的意识,具有自由表现的个性,无论是幻想的、夸张的、幽默的、情绪的,还是象征化的情绪,都能自由地表现处理。文学作品揭示了人类精神世界,传达了人类丰富的思想、观念、地域和色彩,表达了悲欢复杂的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外插图艺术的表现形式手法更加多样化了,尤其是在商业资本发达的欧、美、日
从对镜描容看明清女性的主体认知
作者: 毛雅珊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镜描容   明清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从“对镜描容”这一具体动作在各种文学形式与绘画作品中的描写与展现出发,分析以闺阁才媛为代表的明清女性在此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自我认知与主体意识,并探究完成描容画像后的题诗、结社传播的序列,构建出当时女性生活图景。 文章首先界定了研究主体——明清闺阁女性,其社会层级决定了其活动空间与生活范围,其对自我认知与主体意识的体认方能较为客观明显;其次规范了地域范围,即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杭州、嘉兴、湖州,以及太仓州”八府一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最后考虑到晚清民国文体之变,将时限确定在晚明(万历起)到
< 1 2 3 4 ... 32 33 34
Rss订阅